■新闻背景
18日下午,奥体中心人才招聘会散场时,在一号入口垃圾箱内,发现四五十份被丢弃的求职简历。
(11月19日《现代快报》)
慢慢聊:求职简历是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每一份简历都凝结着大学生的汗水和心血。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不惜忍饥受冻来制作简历。他们每投出一份简历,就怀揣着一份就业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谁能想到,汗水、心血和希望、憧憬,转眼工夫就被“丢弃”在肮脏的垃圾箱里。
招聘单位对不中意的大学生,可以拒收简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一旦收下简历,就要以负责的态度,认真审核、挑选,最终给应聘者一个说法。如此“一丢了事”,既丢掉了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也丢掉了做人最基本的品行。对这样“草菅简历”的单位,不去也罢。就是去了,也未必有“好果子”吃。
王修:如今,好多招聘单位考问求职者是否诚心诚意,而自己的表现却并不“过关”,连“回去等通知”这样最起码的以免伤人自尊的回答都不会,甚至是当着应聘人员的面就把别人的简历随手扔掉,还凭什么要求求职者具备这样那样的条件?
近墨者黑,招聘人员很能够代表其单位的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试想,如果连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素质都如此之差,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你即使应聘上在这家单位上班了,又怎么可能有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呢?所以,这样的公司应聘不上,求职者大可不必惋惜,甚至应该感到庆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