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同学,给予加综合测评分等多种方式的精神、物质奖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浙江省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派出所利用在校学生、老师力量进行群防群治破获了数十起园区刑事案件。然而,利用各种奖励刺激学生提供信息是否会增长学生的功利心理?学生提供信息会否危及自身安全?17日,记者带着疑问进行了采访。
滨江高教园区有近四万的师生员工,加上周边流动人口剧增,一些不法分子常利用部分学生财产保护意识不强的弱点,伪装成学生模样,到食堂、教室、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伺机进行扒窃。
去年6月份,滨江高教园区开展了一场“平安使者”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主动提供自己身边发现的“信息”,显然是民警们掌握校园最新动态的最好方式。
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学生提供线索,但仅仅“提供”而不是去“调查”。为此,他们一直坚持“不让学生上一线”。
对于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平安使者”们,警方和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奖励。如对于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学生,在学期综合测评成绩中加分;进行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等。
“我们不认为这样做会增长学生的功利心理。”浙江中医药大学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获得信息本来就是具有偶然性的,而且,受奖励的信息必须是经认定为有价值的。学生实际因为提供“信息”受奖励的几率就非常小。同时,对积极提供信息的学生进行类似的奖励,最主要的目的是褒扬学生“公德心”和“主人翁责任感”。《今日早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