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南京,已经有了一丝寒意。在南体校史陈列馆开馆之际,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奥运冠军栾菊杰、林莉、葛菲等回到了母校。
小记者“智取”袁伟民
当一辆白色的丰田面包车停在校史陈列馆门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车内。袁伟民和夫人走下车,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袁伟民笑了,穿着休闲西服的他看上去非常精神,没有谁会想到他今年已经67岁。袁伟民没有打领带,因为这里曾经是他的家,回家多的是一种亲切,少了几分拘束与正式。
袁伟民款款地走上台阶,栾菊杰等奥运冠军们一一和他打招呼,这么多老朋友老校友聚到一起,袁伟民笑得非常开心。
校史陈列馆内,袁伟民在体院院长华洪兴的陪同下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在自己的照片前,袁伟民停了下来,“这还是10年前拍的吧,时间过得真快。”袁伟民感慨着时光的变迁。
陈列馆外,袁伟民看着母校的校舍思绪万千,“这个地方我们以前开会都在这儿。”袁伟民指着室内田径馆说道,“现在这里还是田径馆,但会议室早就搬到新大楼里去了。”华洪兴说道,袁伟民点了点头,旁边一群学生要找他合影,他微笑着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就连栾菊杰等一批冠军也都争着与袁伟民合影,一旁他的太太“急”了,笑着说道,“怎么没人帮我拍照片啊。”
看到袁伟民心情不错,众记者多次想采访他,可低调的他怎么也不愿意说什么,笑着婉拒了记者们的要求,此时南体的一位学生记者走到袁伟民跟前,“袁局长,你是苏州一中的,我也是苏州一中的,我们是校友。”一听苏州一中,袁伟民来了劲,“那我是你的师兄啊,我初中在苏州一中上的,一晃都几十年过去了。”袁伟民笑着说道,这是袁伟民对“记者”说得最长的一句话。
栾菊杰想复出再战奥运
红色绒毛外套,深蓝色牛仔裤,击剑奥运冠军栾菊杰看上去气质确实不一般。
谈到母校南体,栾菊杰有说不完的话语,“南体永远是我们的家,没有南体,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会经常回来看看。”栾菊杰非常随和,也很健谈,那些运动员时代的岁月至今还印在她的脑海中。她说,做运动员时很苦,在她的照片前,她站了好一会,“那时候我的脸有些浮肿,主要当时有肾病,每天吃药,好在挺了过来。”栾菊杰说起了过去的辛酸。
参观完校史陈列馆,栾菊杰主动去击剑馆看望她的师弟师妹们,聊起中国的女子花剑,栾菊杰表现出了一丝担忧,“中国女花现在似乎有些落后了,我们要有紧迫感。”
目前,栾菊杰在加拿大一家击剑俱乐部担任教练,经常要带队出国打比赛,对于家庭尤其是孩子,她有一丝内疚,“我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最大的才15岁。我经常出差在外,孩子们见到我都不叫我妈妈了。”栾菊杰笑着说道。提起家庭栾菊杰一脸的幸福,“虽然我算是名人,但我和丈夫说了,在家里你是将军,我是士兵,所以一般家里的事情大多都是我做。不过在俱乐部我又变成了将军,小孩都听我的指挥。”
既然是剑客,似乎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那充满刺激的剑道,年轻的心铸就了栾菊杰又一个新的梦想,她希望作为队员代表加拿大再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目前我正在和加拿大方面交涉这个事情,国外和国内不同,国内都是国家花钱,而在国外很多费用都需要自己出,加拿大方面要我现在就开始备战,我觉得费用太高,所以还在与他们交涉。”
蔡振华:在体院打好了基础
昨天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曾经的中国乒乓球队的王牌教练蔡振华也来到南京,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曾经的学子来为母校庆祝。
虽然飞机晚点45分钟,但是记者在酒店看到蔡振华时,他一脸笑容,心情很好。当他看到酒店里“庆祝南京体院成立50周年”大红色的标牌时,说道:“50年了,确实要隆重一下。”因为飞机晚点,记者在酒店等了蔡振华2个小时,当他听说记者等了这么久就为采访他时,笑了起来,“哎呀,别说两个小时,就是你没有等一分钟,我也会接受你采访的。”简单的话语立刻让记者感觉到温暖,也体会出蔡振华的平易近人。
在他的房间里,蔡振华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说到南京体院,蔡振华滔滔不绝。“我和南京体院的关系很大,虽然因为工作忙联系少了些,但是我对体院的感情是不会变的。”确实,1973年,蔡振华到体院时才12岁,1978年他去了国家队,在体院整整呆了五年。蔡振华感慨地说,“我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体院度过的。人生观的建立,到后面能成才都是在南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南体的这段时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告诉记者,是原体院的教练、领导和他一起共同研究乒乓球的创新打法,他从防守型转为进攻型,最终成为世界冠军,包括蔡振华后来的执教生涯都受到了他的教练杨光炎的影响。“我和教练杨光炎的执教思路很像,严格、要求高,一定要做到世界最好。”他说,“当然外表严格的后面,我们的内心都很善良。”
去年十运会,因为忙,蔡振华没有能挤出时间到体院转转,“我已经六年没有回体院了。这次回来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转转。”不过,蔡振华回来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今天他就要回北京,忙着中国代表团备战亚运会。
快报记者 吕远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