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快评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从韩高官辞职看中国楼市
· 影视圈“性交易”没人管得了?
· 假如“县委书记签名”是真的
· 公用事业持续涨价不可原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公用事业持续涨价不可原谅
谢涛王石川
  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5日起,上调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信函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调整为0.8元;外埠由0.8元调整为1.2元。

  (11月15日新华网)

  官方解释,此举是为理顺邮政资费结构,缓解邮政行业经营困难,促进邮政行业发展和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于这种事后通告式的解释,公众自然是不会满意的。一直以来,我们某些政府部门和垄断企业似乎都有个惯性思维:很多事情,估计在老百姓那里通不过或是难通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斩后奏,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发个“安民告示”,算是广而告之了。

  欧美诸国,像地铁、邮政这样的公营企业,尽管也是常年亏损,但是,他们从不轻言涨价。其实,不是他们不想涨,而是涨价听证会程序之复杂,牵扯之广泛,关注之热烈,都将是无休无止、旷日持久的,到最后未必涨得成。相比之下,咱们中国的公营企业就幸福多了:水价,想涨就涨;煤气价,想涨就涨;景点票价,想涨就涨;邮资,当然也就想涨就涨了。至于听证会,要么就是沦为“涨价新闻发布会”,要么就是根本不开。

  强势者的幸福往往是建立在弱势者的无助之上的。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在与部门利益博弈之时,中国老百姓说“不”的声音总是那么微弱。人们对于“邮资涨价”的关注,与其说是关注“该不该涨价”,毋宁说是关注“怎么能想涨就涨”,怎么能连招呼都不用提前打一下。(谢涛 广州 公务员)

  【快评链接】

  邮政资费再次上涨

  事先怎能不打招呼

  【热点纵论】

  据11月15日《现代快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在1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说,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会陆续上调。

  面对方兴未艾的涨声一片,舆情强烈反弹。但央行报告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公用事业产品涨价才刚刚开始,后面会更让人心惊肉跳。

  涨还是不涨,这已无需追问;问题的微妙之处在于,涨幅如何拿捏,如何让老百姓顺从地接受罢了。显然,在涨价狂潮中,公众已被裹挟,除了抱怨无计可施。在涨价狂潮中,最不能原谅的当属公用事业产品的涨价。

  房价疯涨,造就了一批房奴;医疗费畸高,老百姓不敢看病;教育成本攀升,辍学的孩子多了。如果气价继续猛涨,蜂窝煤就会“下岗再就业”;水价再涨下去,凿井取水也许就会重现;电价持续蹿高,没准哪一天有人点起了煤油灯。一言以蔽之,公共事业产品价格的疯狂上调,家道殷实的家庭也许无所谓,但苦了的是低收入家庭。公用事业产品价格越上调,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就越没有保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垄断巨头们是否听到了贫困家庭的声声叹息?

  尤其让人齿寒的是,公用事业产品涨价的方式越来越无厘头。曾几何时还标榜出一些姿态,比如煞有介事地召开听证会。只是让人纳闷的是,“逢听必涨”。逐渐,听证会更变味了,再到后来,听证会“此处从略”。更无厘头的是,某些垄断巨头屡屡拿国际惯例说事,不过让人好笑的是,“跟涨不跟跌”,人家油价都连创新低了,它就是装作看不见。

  “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人们的收入,还要关注人们的支出。”这是孙立平教授的提醒。当公用事业产品的涨价不知何时方能驻足时,这一提醒尤其合乎时宜。如若不然,就会有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贫困家庭就会越来越感到强烈的被剥夺感。

  (王石川 知名时评作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