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穿山美景依旧
上了宁淮高速不久,老远就看见老山像苍翠如画的屏风一样横在面前,走近了,才看到两只“眼睛”,那是隧道洞门。这个洞口从外部看起来比一般的隧道入口要隐蔽许多。而洞口周围,依旧大树参天、植被茂密,好像是这条隧道已经嵌在这儿很多年了。
据了解,建设者针对老山隧道8个洞门不同的地形地貌特点,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棚架结构假拟洞门新工艺。以前修隧道肯定是个开膛破肚的大手术,而现在用的这种“绿色洞口”好比微创手术,只开一个小口子,隧道每个洞口纵向少挖山体10米左右,穿越老山两个山头的隧道共8个洞口,就少挖了山体80米,洞口仰坡的原生植被几乎原封不动。正因为采用了这样的修筑方法,老山少砍伐了乔木5800棵,多留下了原生灌木3.3万株。
为蝶舞翩翩七改线路
穿过3000多米的隧道,在出口处不远的路边有一株苍劲的楸树郁郁葱葱,建设人员告诉记者,这株百年老树被当地百姓称为“镇山之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在最初的勘测设计方案里也在红线之内,为了保护它,高速公路让了道,还专门修筑了石坡和栅栏。
不仅是古树,山上还隐居着一群美丽的“娇客”虎凤蝶。为了不惊扰蝶儿及其它野生动植物的家园,设计者七次改动隧道路线。现在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建设人员说,从这两年的建设期情况来看,这样浩大的工程并没有惊扰到它们,明年春天肯定还能看到蝴蝶翩翩飞舞的美景。
风驰电掣也没轰轰声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坐车过地下隧道的时候,会被隧道里轰轰的响声吵得难受,特别是进出口处,噪声尤为强烈。然而在3000多米长的老山隧道里,记者没有那种耳膜被撞击的感觉,彼此之间说话也不需提高音量,车驶进的时候,觉着悄无声息地就进入了幽深的隧道。
在老山隧道里,记者发现两侧的墙体上,中间都有一段泛着银色光泽,上面密布着一个个细细的小孔。据了解,这是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喷涂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声学材料K-13,它的吸声能力达到75%以上,形象地说,就是四辆车通行时,发出的噪音只相当于一辆车产生的噪音,不仅让驾车人觉得舒适,也保证了老山的宁静环境。
三件“防水服”保5年不漏水
“十个隧道九个漏,还有一个在抢救”,但老山隧道却承诺5年不漏水。
据介绍,老山隧道建设者在正常的隧道排水设计基础上,给这条穿越老山的巨龙套了三件“防水服”:施工人员采用了透水盲管、共挤防窜流复合防水板、S8防水混凝土等新材料,设立三道防漏水屏障。其中,防水板挂设采用了无钉挂设新工艺,做到防水板完好无损,滴水不漏。为防止焊接钢筋时焊花烧伤防水板,项目部采购了耐火板实施隔离作业施工。创新的工艺不但有效保证了隧道的施工质量,而且防止了地下水渗漏,不仅可以让隧道达到5年不漏水的目标,同时还保护了老山的水资源。
宁淮高速从三桥出发,必须穿越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有600多种动植物,高速公路建设与环保再次产生了矛盾。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们过去总认为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今天,老山隧道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只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正确看待保护生态的成本,筑路与环保,也能够从“对立”走向“统一”。
南京高速公路建设者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宁杭高速南京段,就是全国首条集“旅游、景观、生态、环保”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其“让高速公路回归自然”的许多创新做法,赢得了各方赞誉。然而宁淮高速公路就在大家一片学“生态”高速公路建设模式时,又先人一着,开始建设“原生态”高速公路。这一做法在目前的交通建设中,确实应该是致力研究和推行的理念。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毛丽萍
建设与环保可以不冲突
双向6车道、跨度14米……一系列破纪录的数字背后,华东地区长度最长、跨径最大、标准最高的老山隧道跃入人们的视线。这是一条卧在老山怀里的巨龙,也是中国原生态高速公路第一隧。据了解,《老山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影响与地下水防治研究》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一致认为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隧道已进入收尾阶段。本月,宁淮高速就将开通,届时,南京与苏北五市距离将被大大拉近,南京到淮安2小时就可搞定。而老山隧道作为其中一个最大的亮点也将正式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