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一些应该降低的价格,包括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检查治疗的价格,应该适当降低。有一些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价格,应该相应向上调整。
(11月12日《新京报》)
实际上,卫生部发言人所说“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方案已在一些地方公示。在这个方案里,137项调价项目有125个项目价格都是提高的,而且上调的项目中有68%的增幅达到1倍以上。表面看来,“打针”由6角提高到2元,不过增加1.4元;做个ABO血型鉴定则从75元降至60元,却是少出15元———这样的“升降比例”似乎是大大地有利于患者的。然而,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相比较而言,不得不动用“大型仪器设备”的患者毕竟是少数。有统计显示:目前,有1%的人群占用了33%的医疗费用,10%的人群占用了75%的医疗费用。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患者并不能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费用”这“一升一降”中获益,反倒是首先必须为常规的“打针”、“体检”的价格迅速攀升埋单。
这套“欲先降价,必先涨价”的奇谈怪论,不禁让人想到铁道部为春运车票涨价所抛出的“价格浮动,削峰填谷”之说———虽然表面上看来票价有“涨”有“降”地在“浮动”,但实际上,车票“上浮”的幅度高、时间长,相比之下,用以“填谷”的“下浮”,显然是不成比例———“铁老大”就是在这票价“上下浮动”中赚得个盆盈钵满的。目前,在全社会呼吁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状况的大背景下,有人也祭出医药费用“欲先降之,必先涨之”的“法宝”,其用意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王威 江苏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