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行善事并非为了所谓的积德,而是在回报整个社会的恩德。比如在公交车上还会给别人让座的七旬老人,比如家有白血病患儿还给人捐款的年轻父亲……施与受,得与失,究竟该如何界定?快报96060热线继续开通,期待您来讲述您所亲历的更多感人故事。
[“疑似”原创人]
功劳属于大家
快报昨日发出寻找帖子原创人的消息后,周丽小姐来电称,她远在山东济南的朋友王先生很有可能就是帖子的原创者。记者联系上这位曾用网名“田横岛”的先生时,他却谦虚地表示,这很有可能是“纯属巧合”。
“我在2000年时在西祠‘哈哈一笑’讨论版上用‘田横岛’的网名发过一个帖子,里面写到了这个帖子的第一、三、六、八条。除了第一条我说的是‘不管他要的什么,你都给人家点吃的,不要什么都不给’之外,另外几条的意思,跟这里面的都差不多。当时我这个帖子发在哪里我也记不清了,但我在去年上网时确实也曾经看到这个《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我一看还愣了一下,心想哎呀,这个作者很多想法跟我是不谋而合了呢!”
那么这个作者是否看了他的原文之后,受了启发而又加以完善,才形成这样的一个10条?王先生不愿作此猜测:“不能这样说吧!也许人家就是自己想出来的,只不过跟我的观念撞车。再说这个帖子能引起如此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是很多网民共同的功劳,跟我更没有一点关系了。”
王先生一番话“洗脱”自己后,又表示他还会更多转发这一帖子,同时生活中也在一点一滴照着做。“所谓春风化雨、惟有爱心,就是这个意思吧!”
[读者讲述]
28年前南京受惠,老了总想报答南京
安徽和县乌江镇73岁的孙义元老先生,至今对28年前的那件事铭记于心。1978年春,他带着10岁的儿子到南京长乐路中草医院看病,回去到下关码头等船渡江时,儿子饿得直哭,而他出门时忘了带粮票了。围观的人很多,孩子哭得越来越厉害。这时一辆公交电车在人群边停了下来,一个司机走下来问明情况后,掏了5斤粮票给他。孙义元千恩万谢接下了。那人走远几步,突然又回头,把身上剩下的20来斤粮票都掏给他了。孙义元不肯要,再三推辞,那人索性把粮票往地上一丢,上了车就开走了。
近30斤粮票在当时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回家以后,孙义元与妻子说起此事,妻子就逮了只母鸡,带上些鸡蛋,让丈夫过来找这个好心人,可是在码头转了好久,也没打听到有这个人。
这件事,从此被孙义元挂在嘴边,也影响到了他的行为。他的儿子孙德才至今还记得一件小事:“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吧,我家有一次粮食接不上吃了,去姑妈家借了50斤米。刚借回来,一个邻居又来我家借米,结果我爸很爽快地借了25斤给他家。后来那邻居可能是忘了,没来还过。我妈偶尔提起,我爸就说,算了,现在我们也不缺这点米,就当送给他的又怎样?”
然而最让孙德才感受深刻的,还是父亲对南京这个城市莫名的好感。老先生经常来看望在南京谋发展的儿子,每次坐公交车时,古稀之年的他遇到其他有困难的人,都会让座。“有时别的乘客就觉得他很好笑,看他自己都这样了,还让座位给人家。其实我知道,他是在以这种方式报答南京人,他总觉得他两辈子都报答不了那个好心人的恩情!”
[“爱心帖”新增内容]
1、走在路上让人给擦了,如果没什么伤就笑笑算吧。反正没什么后果,茫茫人海,相撞也是需要缘分的。
2、私家车空着的话,就免费带两个顺道的吧。你一个人也是耗那么多油,人家坐你的车,却可以省油。都这样,没准油价就不会飞涨了。
3、最后一个离开单位时,顺手把灯都给关了吧,就像在家里一样。
4、取钱时得了利息,把硬币就全投进募捐箱吧,一分或者一元,多了就能救人一命。放你口袋里,有时还嫌累人。快报记者 吴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