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粮田面积缩减
南京市农林局局长安开根昨天说,作为农林部门负责人,他常有一个苦恼,那就是市场上蔬菜经常比肉贵。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县郊菜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量少价扬。
据了解,随着南京城区不断外延,1995年划入城区的2.1万亩蔬菜基地(红花、石门坎、江东、紫金山、玄武湖)已基本消失,另外10万亩老菜地(迈皋桥、尧化门、马群、沙洲、双闸)也将很快消失。这些都是高产稳产的老蔬菜基地,它们的消失是造成市场蔬菜价格波动剧烈甚至比肉还贵的主要原因。目前南京市仅剩18万亩蔬菜基地。全市粮田面积也大幅缩减,从1996年的245万亩,变成今年的165万亩。粮食产量10年下降45%,成为全省第一个粮食调入市。
粮食和蔬菜自给率越来越少,安开根自然要苦恼。他表示,之所以要做两个规划,圈定120万亩粮油、蔬菜基地保护范围,其初衷就是要平抑菜价,保证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放心。
污染加剧田地远迁
许多人抱怨现在的大米饭不香了,瓜果菜蔬也不如早些年好吃,其根源在于污染加剧。城乡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都使农田菜地土壤质量下降。据调查,南京市蔬菜土壤环境潜在污染面积占6%,已污染面积占4%。现有165万亩粮田中,高产田仅占15%,低产田占35%。粮田环境质量潜在污染面积占4%,已污染面积占2%。化肥农药用得多,有机肥用得少,致使土壤缺钾面积占91.5%,缺磷面积占41.5%。
正是考虑到近郊污染加大,许多地方已不再适合种粮种菜,在做此次基地规划时,所有存在污染或潜在污染的区域,都不再纳入规划保护范围中。在敲定基地规划面积时,近郊栖霞区从原来的4万亩减少到3.35万亩,远郊江宁则从最初的4万亩增加到5万亩。今后,近郊雨花台区不再种粮油,菜园也仅剩5000亩。
菜园放在绕城公路外
根据规划,南京粮油生产基地重点在两湖(石臼湖、固城湖)两河(秦淮河、滁河)圩区、两个库区(金牛水库、山湖水库)及六合北部山区,主要品种是六合富硒米、江宁绿色大米、高淳双低油、浦口特色玉米。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在绕城公路以外的区域,以种植叶菜为主。
两大基地均在5年内建成,规划的标准第一条就是区域内无污染,粮田优先选择连片种植500亩以上,菜地连片种植50亩以上,全部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组织耕作。建立市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00个,严格控制土壤微量元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
蔬菜价格将趋于稳定
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和外地菜供应短缺,南京市民的“菜篮子”就要吃紧。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农林局在远郊圈定20万亩无公害菜园,不准任何开发区、建设项目侵犯和蚕食。据测算,2010年南京市总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870万人,按照人均日消费蔬菜0.6千克、蔬菜基地年亩产量5000千克计算,规划建设20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可使城市人口的蔬菜自给率达到46%。而一般自给率只要达到40%就可有效稳定本地蔬菜价格。因此,蔬菜比肉贵的不正常现象有望彻底消失。据测算,规划建设100万亩粮油基地,也可保证南京城市人口3~4个月的口粮需求。
据悉,100万亩粮油基地建设规划、20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近日将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审批后公布实施。快报记者 赵守成
大米饭没以前香了,瓜果蔬菜也没当年好吃了,这是很多市民的共同感受,原因何在?南京市昨天召开的粮油、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论证会给出答案:一是优质良田面积缩减;二是污染加剧,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针对这个现象,南京市经过两年调研,制订了100万亩粮油基地建设规划和20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规划,两大基地全部放在污染较少的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