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最近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尽管这几年中国慈善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富人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而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却在80%以上。
我认为,一些富人们之所以宁愿挥霍不愿捐赠,除了慈善意识的匮乏,当前制度安排的缺陷也是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开展的经常性捐助活动,仍基本由民政部门操办,事无巨细,大包大揽。
尽管不乏监管措施,但实际上仍是一种内部监管,由于无形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纠葛,加之难以避免的权力寻租,公众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捐赠是否被截留、挪用?而各地民政部门截留救灾款的新闻,又加剧了民众的这种怀疑。要命的是,这种不信任进一步削弱了慈善意识的萌芽。如果不改变慈善捐赠的制度设计,单纯地追求慈善意识的培养,很可能陷入徒劳无得的尴尬境地。
事实证明,建立民间慈善组织才能充分调动捐赠者的积极性。7月下旬,台风“碧丽斯”肆虐粤北后,一场民间捐赠热潮在珠三角兴起。
可见,尽管国人缺乏感恩意识,尽管富人具有炫耀、挥霍的本性,但具有同情心却是人类的共同情感之一。但新闻中这句话,却点出了现实的尴尬:绕过政府直接把物资发送到灾民手中,成为这次救助的最大特点。民众对相关部门的不信任和对民间慈善组织的渴盼,由此可见一斑。
(东方晦 山东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