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人大多听过保罗·莫里哀的音乐,《老鹰之歌》《蓝色的爱情》《忧郁之爱》《匈牙利舞曲》……上世纪80年代,莫里哀给中国青年带来了迷人的轻音乐,从此这些音乐伴随着一代人学习读书。但近日传来一个让人唏嘘的消息:11月3日,法国轻音乐大师保罗·莫里哀在法国南部城市佩皮尼昂去世,享年81岁。
据悉,莫里哀今年夏天因健康问题住院。他的死讯由其亲友宣布,死因还未公开。莫里哀的葬礼昨天在法国举行。
《蓝色的爱情》征服世界
莫里哀生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过音乐会,其中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音乐会最多,有1200场。莫里哀在日本有大批的乐迷,他的作品在那里被视为音乐的最高标准。1965年,莫里哀组织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乐团。1968年,莫里哀以一曲《蓝色的爱情》征服了世界。在此后的30年中,唱片《蓝色的爱情》共销售了3000万张。保罗·莫里哀领着中国青年,进入了轻音乐的柔美世界,上世纪80年代他曾来过中国演出。
近年两次错过来华演出
最近几年,莫里哀两次因为身体原因,和中国乐迷擦肩而过,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2000年10月,保罗·莫里哀轻音乐团到北京演出。他本人原想随团来华,但因为身体原因被医生劝阻。尽管如此,莫里哀仍亲自挑选了中国音乐会的演奏曲目,并把中国之行的成功希望寄托给了他的继承人吉尔·冈比。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足以证明莫里哀的为人。
2002年12月,保罗·莫里哀轻音乐团再次来华演出。北京、上海,所到之处都掀起了一股怀旧音乐风。当时,有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身在法国的保罗·莫里哀。在这位音乐大师的眼中,中国观众给予保罗·莫里哀乐团的巨大热情,以及中国观众对不同音乐形式的接受,是他最感兴趣之处,其中包括中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形式。他还表示,乐团在到中国演出之前,自己听了大量的中国音乐唱片,包括脍炙人口的江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快报记者 曹锋
【简介】
保罗·莫里哀
1925年生于马赛的一个“音乐发烧友”之家,4岁开始学习钢琴,显示出了良好的音乐天赋。10岁时,他进入马赛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4岁毕业。不过,出于对爵士音乐的浓厚兴趣,保罗·莫里哀放弃了做钢琴家的愿望而投身流行音乐圈。17岁那年,他组织了一个乐团。在音乐实践中,他对编曲、作曲和演奏都进行了全新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跨越古典与流行乐樊篱的独特风格。
真正让保罗·莫里哀红遍全球的是1968年乐团灌制的唱片《蓝色的爱情》。保罗·莫里哀的成功在于,他找到了一条能巧妙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连接的途径。他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更是功不可没,他成功地在中国普及了轻音乐的概念,掀起了一股轻音乐热潮。
【乐坛声音】
儿时的记忆
丁薇:谈及保罗·莫里哀,最先跳进丁薇脑海的,竟然是儿时的记忆。“那时国外的流行音乐还没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电台播放外国歌曲时,最多的就是保罗·莫里哀和另一位音乐家的音乐。主持人介绍莫里哀时,每次都会带上一个词———轻音乐。”
小柯:小柯没有完整聆听过保罗·莫里哀的所有作品,但他对这位大师一路走来的生平经历还是有所了解的,特别是对于保罗·莫里哀坚持用轻音乐的方式传递古典音乐精髓的做法表示相当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