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清华“失踪”学子谭金平有了最新消息———他在河南漯河市一家小餐馆内打工时被找到了。近日谭金平将与家人一起前往北京,与校方商议其学业事宜。
(11月5日《新京报》)
谭金平曾为湖北江陵县高考状元,后考入清华大学,他无疑就是人们眼中的天子骄子。但在今年5月20日,他留下一封书信后出走,称自己“对读书没有兴趣”。那么,该如何审视这起清华学子化身“店小二”事件呢?在我看来,谭金平的身份转变,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假面化生活的一个蓝本。而揭开这层假面纱,中国所谓精英教育领域光鲜的外衣里面,流淌着的就是一条杂垢遍布、异味衍生的斑驳河流。
清华占有着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样的教育资源过度垄断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长久以来各种美妙崇高的公共话语,都在对清华这样的名校进行包装,也造成大众对清华名校的过度崇拜与迷信。这其中就包括对清华学子的现实生活与未来预期。这样的想象,都是与美好、辉煌这样的词语紧紧捆绑在一起的。问题是,这样的想象只是精英制造出来的幻象———在今天,“清华学子”并非就等同于社会通行证。清华学子的精英生活,很大程度上已是一种假面生活。谭金平的失踪,无疑就是对假面生活的一种消极逃避。他之所以表达“对读书没有兴趣”,既有对高等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否认,也是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于是,他情愿呆在远离高校与家乡的一家小餐馆内打工,也不愿生活在精英教育的面具下。
谭金平的“失踪”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而现在,谭金平正面临回归清华还是留在社会上继续工作的选择。我想说的是,不论他的哪一种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将制造出悲哀之上的另外一种悲哀。(单士兵 江苏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