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的纪念日,因施工被搬离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会不会在这一天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地,是南京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幸运的是,在历经了多次纷争之后,铜像的最终安放位置终于被放上了最广泛的民意平台:南京市政府已经表示,对于铜像最终安放的位置,将通过社会公示听取最广泛的民意,进而作出决定,目前意向比较集中的位置有新街口、鼓楼、总统府这三处。政府的雅量给了老百姓一个畅所欲言的渠道,社会公示也让民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呈现。虽然社会公示的结果尚未出来,但可以想象,不管孙中山铜像最终将安放在哪个地方,都会是最普遍民意的体现,这本身就是让人欣喜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认为,孙中山的铜像就应该坐落在南京的新街口转盘———他原来所在的地方。请不要怪我固执,因为在我眼里,铜像其实不是被安放在那里的,而是生长在那里的。
他和新百、中央、金陵饭店这些地标建筑共同组成了几代人记忆中的新街口,他已经是新街口这个南京符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孙中山铜像的新街口,才是南京的新街口;有位于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这座城市才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南京。因为,孙中山铜像、新街口、南京,是一个无法割舍的整体,问题就这么简单。
一座城市应该有她的灵魂,对于南京这样的六朝古都来说尤其如此。东郊的中山陵是南京的魂、城中的玄武湖是南京的魂、巍巍的古城墙是南京的魂、位于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同样也是南京的灵魂———正如南京市人大代表陶佩芬所言“没了铜像,整个新街口似乎失去了灵魂,只有商业没有文化”。
这些南京的标志之所以深植人心,不仅在于它们独特的气质和底蕴,也在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约定俗成的方位:中山陵在东郊、玄武湖在火车站对面、孙中山铜像在新街口转盘……一座尊重历史的城市,应该懂得在最大程度上呵护人们心中固有的记忆,而不是试图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改变。
以前看过一条新闻,北京市在更改公交站名的时候征集市民意见。很多市民认为“公主坟”之类的站名既体现了北京城的历史和底蕴,更成了北京人约定俗成的地域概念,不应该改。最后,政府部门尊重了市民的意见,保留了“公主坟”等公交站名。同样,孙中山铜像也是新街口历史和底蕴的见证,也是南京人约定俗成的地域概念,那么,就让孙中山铜像回到原来所在的地方,让中山先生的眼神依然注视着新街口来往的车流和人们匆忙的脚步,好吗?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