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7版:副刊·嗑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文学真的是旧时代的恐龙?
· 图片说明
· 《我的父亲张恨水》
· 鲁迅永远不会过时
· 《花枝乱颤》
· 藏身入山
· 文学“生死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文学真的是旧时代的恐龙?
倪宁宁
  最近,中国文坛似乎特别不消停,恶搞现代诗、诗人裸诵风波尚未平息,著名诗人叶匡政在其博客上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文学已死!他宣称,中国现代文学从2006年开始已不复存在,而且不仅文学死了,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教授、作家协会、作家、文学奖等在内的“文学项目”都已经死亡。此言一出立刻引发文坛轩然大波,支持者与反对者针锋相对。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圈内人”———文学家、文学评论家们。《青年文学》主编邱华栋直言不讳地说:“这分明是种恶搞,网络恶搞已经蔓延到了文学界。”

  诗人博客爆出惊人之语

  10月24日,诗人叶匡政在其博客撰写文章,他用一连串华丽的排比段落,阐述了一个令人震动的命题—————“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他认为网络互动结束了现有的文学秩序,而文学高高在上的姿态、规范和种种商业动机则压制着自身的发展,而且已经无法在这个互动的时代存活,所以当下的文学已然死了,而且当下的文学必须死去。他还称文学是旧时代的恐龙。“它已经死了,它的躯体正在腐烂。就像1919年以后的文言文和古体诗,就像我们今天的邮票,它似乎还活在一些人中间,但已丧失了任何存在的意义。”他称,网络聊天记录、博客短文与回帖、手机短信等,将成为新的经典,“一个人人平等的互动文本时代已经到来”。

  邱华栋:

  别把无聊当高雅

  叶匡政放出这个论调之前,曾经打电话给邱华栋,邱华栋一怔:为何这样一个平时十分温和的人,会突然说出‘文学已死’的观点?昨天,他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依旧疑惑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由于他对现实不满而爆发出的激愤之词,不过,引起这么多人讨论却是一件很没意思的事情。这只是一句戏言。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而网络上的所谓文学,只不过是碎片式的东西,根本走进不了人们的心里。”叶匡政所引发的讨论,在邱华栋看来,无异于一次网络恶搞,他说:“最近网络恶搞已经蔓延到文学界了,什么周瑟瑟和徐静蕾开房,赵丽华的梨花体诗,这些网络泡沫,绝对占据不了人们的精神层面,千万别把肉麻当有趣,把无聊当高雅。”

  陈晓明:

  “文学已死”该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也参与到论战之中。他讽刺说“‘文学已死’这个老话题早就该死”。陈晓明表示,早在3年前和10年前,他就分别写过文章回应这样的问题,而“小说已死”或“文学已死”的话题,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被美国文学评论家提出谈论过。“网络上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惊人之论,又抓住一根热闹的稻草,这实在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

  贾梦玮:

  文学死否要靠事实说话

  《钟山》杂志是一本在文学界口碑上佳的文学刊物,其主编贾梦玮表示,文学没有死,就像作为文学载体的《钟山》仍然活着一样,文学仍然活着。贾梦玮认为,诗人所说的文学与互动文本只是传播介质不一样,至于文学死不死,那要靠现实说话。

  张悦然:

  吸引我的终究是文学

  正忙着为新书《誓鸟》做宣传的“80后“代表作家张悦然,刚听到“中国文学已死”的论调时,吓了一大跳。很显然,张悦然并不赞同此观点,她说:“提出这个观点的一定是60年代生人,他们对网络、博客这样的冲击很不适应,而我们‘80后’很适应这样的环境。但是无论博客还是纸质书籍,吸引我的终究是浓郁的文学精髓。如果缺少了文学的分量,不管多么先进快速的工具,我都不会感兴趣。” 快报记者 史丽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