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企业———
他是太平洋的绝对核心
员工们习惯称呼严介和“老板”,私下也称“老严”。在员工们的心目中,老严是太平洋的绝对核心———即便他不做总裁和董事局主席了,即便他不断在稀释自己的股份。但只要他“坐守”在五台山1号太平洋大厦里,公司上下就有了主心骨,员工们就有了信心。
“好多消息我们还是从报纸上知道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虽然他是公司的人,但内部很多事情确实并不清楚,“关键是还没觉得有多么多么严重。”他说,“外部炒得沸沸扬扬,但公司内部还好。对普通员工来说,关键是自己的收入有没有受影响,工资还能不能按时发。既然现在都没受影响,我们也就没有太大压力。”该员工说,这些天最大的不同就是老板回来了,他们更忙了。“老严是个精力特别充沛的人,有时候我们跟着他做一天下来,都喊吃不消,唯独他还精神抖擞。”
关于严氏文化———
他能让书记市长频点头
“跟老严谈话经常会被他绕进去,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思路走。”一位曾经的管理层人士评价说,“他的个性思维太独特了!非一般企业家能比。而且他的思维经常是逆向型的、反叛型的,尽管颠覆常规,却让人耳目一新。”
因为严介和极富个性的严氏文化,也就形成了极其特别的太平洋企业文化。严介和崇尚“一流企业做文化、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资本;三流企业做项目、产品”,即便在谈判桌上,他也屡屡创下通过“文化”制胜的奇迹。“对此我不得不佩服。”该人士说,他曾经跟随严介和到西部某城市去谈项目,与对方的市委书记、市长、局长们握手坐定后,严并没有谈起生意上的事,而是向在座的推销起了太平洋的文化,什么“牛羊文化”、“方毅刚勇、柔忍圆通”、“鲁班面前也要耍大刀”、“犯错要提拔”、“巧妇要为无米之炊”等,有些听起来像是奇谈怪论,但一经严介和的演绎,却似乎确有另外一番深意。“渐渐地,我就看着那些本来正襟危坐的官员们表情逐渐起了变化,从不断点头到热烈响应,双方越谈越投机……”可想而知,后面的生意也就不难谈成了。“这就是独特的严介和品牌,你说怪吧。”
关于企业管理———
他要多花点功夫就好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固然需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但具体的企业管理也不容忽视。严介和认为,灿烂丰厚、内涵隽永的企业文化,可以支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企业文化真能担当起这么大的重任吗?一位严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却说:“老严要是能在管理上多花点功夫就好了。”该工作人员说,2004年大张旗鼓地推行全国战略时,各个地区看起来都在火热发展,派出的管理高层拿着高薪,但总部对他们的牵制力很弱,集团的资源都被地区负责人私自垄断了,干私事的人太多了。“这不就像很多大国企吗?穷庙富和尚。国有企业都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你一个民营企业还不如国企的管理,怎么行呢?”
“在企业日常运转的过程中,烧钱也烧得很厉害。哪怕就是资金紧张的时候,面子工程却是一点都不能少的。”该工作人员说,去景德镇、南通、扬州等地开会,几十辆豪华车组成的车队开过去,风光是风光,可一路上不得花钱吗?那么多人一连好多天吃吃喝喝,不都得太平洋埋单吗?各地设立分公司,因为太平洋集团是大企业,所以分公司门脸也不能寒碜啊,所以,也得租黄金地段的好房子,用的车也不能差……“有一段时间,太平洋每天就这样正常开销出去的钱平均每天估计得100万元!”
关于上胡润榜———
他自己很想上胡润榜的
关于严介和所称“上胡润榜是情非所愿”的说法,一位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透露说,其实不然。“当时我们都知道,他是很想上的,而且理想位置绝对不是第五,而是再朝前上。”这位工作人员说,当然,严介和也并没有直接这么说过,下属们也只能揣摩他的意思。“胡润榜出来后,引发了媒体很多质疑。这点上,老板自己是有点责任的。而且,媒体出来质疑后,他也还是比较张扬。”“去年的这几天,就是太平洋命运的转折。老板在北京的有关论坛上演讲回来后,几乎什么话都说,什么电话都接。”这位工作人员说,处在风口浪尖上还这样老讲老讲,总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总有被媒体抓住软肋的时候。
关于人才管理———
他的疑心逼走了不少人
在一些员工看来,严介和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有他的强项,但在用人上既有特点也有弱点。“他很仗义,”一位曾经在太平洋工作过的人告诉记者,严介和对人特别是他看重的人是比较豪爽的,在待遇方面也很舍得。在他骨子里还是有种“侠气”,例如他放言:2005年开始要在企业内部塑造100个亿元富豪、1000个千万富豪、10000个百万富豪,即所谓的“111财富工程”。虽然这个计划因为企业发展原因受阻,但当初该计划绝不是空设的,太平洋也的确培养出了不少富豪。“这就是严介和的信仰,所谓财富如水,财富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保持生命力,也有很多人因此念他的好。”
不过,这位曾经的太平洋员工也认为,人才在太平洋普遍停留时间较短,这个现象也与严介和的人才策略有关。“老严有个说法叫‘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虽然最后还是‘要用’,但因为这个‘疑’也影响了不少人。普通人在太平洋一般是几个月的‘寿命’,到了时间差不多都要走的。”很多高管例如总裁都被辞掉或主动辞职了,这位曾经的员工说,严介和曾经大力挖来的总裁蔡树东,在太平洋干得也很累,“撑”了两年后走了。“摊子铺得这么大,哪有那么容易玩得转呢?”
关于现有家底———
摊子大了资金转不过来
严介和究竟有没有钱,太平洋究竟有没有钱?尽管严介和曾经说“太平洋的家底只有我知道”,但太平洋一位高层管理人士说,“我们多少了解一些。”
“2002年、2003年太平洋的日子应该是比较好过的 ,听说有几千万的真金白银,主要来自以前的积累。然后就下大本钱并购了东辰,2003年开始大刀阔斧地图谋发展,摊子越铺越大……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因为宏观调控的关系,银行几乎一分钱贷款都不给了,资金链一下子紧张起来。”
“严介和的重大失误就发生在2004年下半年。”该管理人士说,为了应对省内的资金链紧缩问题,太平洋开始大兴“全国战略”。“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严介和的胆识,也是很好的决策,很快就见到了效果。例如在西北,这些地方的单子太好签了!你想想,我是政府领导,谁不需要政绩?本来我正想干这事儿没钱,结果正好有人送上门来帮我搞建设,哪个不欢迎?”
刚一出手的时候,项目好签,然而,太顺了难免又自我膨胀了。一味地贪多、贪大,最后却因实力所限疲于应付。说是包头的工程要开始了,先把南通的机械拉到包头;结果包头等了10天,没办法开工,云南那边又说要开工了,于是又从包头把机械拉到云南;结果云南又说开不了工,于是又把机械从云南拉回到南通……这个过程大概要折腾掉好几百万!
“现在各地都在等钱用,河南、山东、湖南等地起码有八九个地方开工。”该管理人士说,但往往单子签了,前期配的钱来了,又被抽到别处等钱用的地方去了,剩下工地管理者在那儿干着急。
关于国企并购———
并购国企更多是为融资
上述这位管理层人士没有回避太平洋通过并购国企来“融资”的问题。“并购某国企后,可能的确投入了800万,但马上第二天就可能做了一千万、两千万的贷款,而且就以这个企业的名义贷。然后再用这个贷款去填补集团内其他急需……这个企业再穷,最后也总能贷出钱来的。”
该管理层人士认为,太平洋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局面,就是因为资金链越绷越紧造成的,“偏偏这个时候严介和还要玩蹦极,还不系安全带!”该人士说,这句话是员工们经常评价严介和的,还被一位同事写进了书里,“他喜欢刺激”。那么,这次严介和的“蹦极”还能不能成功乃至出彩呢?令记者没想到的是,3位受访者都给出了非常类似的答案: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死了”,但严介和不一定,“他总能出人意料”。
“老板回来了,整个楼都有生机了!”在位于南京五台山1号的太平洋集团采访时,记者听到了员工们的感叹。在员工们的心目中,严介和绝不只是“富于感染力”这么简单。他们眼中的严介和又是怎样的呢?
为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严介和,记者采访了三位正在或曾经在太平洋及严介和身边工作过的人。应他们的要求,文中没有涉及他们的姓名。或许他们所说的也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但对于我们更立体地认识严介和,这多少会有所帮助。
快报记者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