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以“凌厉”的动作闯入人们的视野。从跃上百富榜榜眼到爆发贷款担保危机,让人们来不及理清他的来路、底细和一系列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即便是理性的经济学界,眼前也出现了短暂的“黑视”。
按理说,在“严介和调查”中,专家学者的见解必不可少。但是,专家学者们“讳莫如深”的态度,不得不让人感到严介和现象的复杂性。在我们联系约请的专家中,有在国内享有盛名的经济学家,也有长期从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他们有的因为“正在讲学,无暇顾及”;有的表示“对严介和了解甚少,信息不对称,难以发表意见”;有的担心“对民营经济产生副作用,不便评价”;有的坦言“严介和的政府背景,需要加以考量”;有的希望“在事件有了定论之后再说”。总之,谨慎空前。
应当承认,严介和现象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我们在列出的采访提纲中,涉及到这样一些需要和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
1、严介和的身家高达75亿,企业却在4000万的担保债务面前发生了“危机”,究竟是财务危机,还是信用危机?危机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从目前的报道看,银行的法律诉求起源于媒介的报道,严介和和他的企业为什么在银行信用面前如此脆弱?严介和现象在银企之间带有普遍性吗?
3、严介和以“BT模式”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打包”收购国有企业,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个人资产迅速膨胀,应当如何客观、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
4、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严介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政府资源,同时也受到舆论的诟病。利用政府资源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否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5、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严介和这样的民营企业产生哪些影响?
6、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各显神通,早期发展的企业不乏靠“原罪”起家的,而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市场行为日趋规范,民营企业快速成长靠什么,从严介和现象中看,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的?
就这样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来说,并非难事。但是,联系到我们在各地调查采访中,许多被采访对象三缄其口的情形,专家学者们婉言谢绝采访,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投鼠忌器,这是严介和现象复杂性所决定的。
近几年,尽管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还处于培育期。在这个时期,企业的行为和责任、政府的行为和责任、社会的行为和责任,由于利益的纽带而交织在一起,以至于难分难解。它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制约。而对于评价严介和现象而言,既是经济问题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原严介和、认识严介和,与还原严介和生存的生态环境、认识严介和生存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看,严介和已经不是严介和本人,而还原严介和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我们期待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一道来回答这些问题,破解这道难题。
快报记者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