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高考方案显示,数学学科总分160分,附加分为40分,对每位同学来说,数学都是必考科目;英语学科也仍作为计分的必考科目,并且根据发展趋势,会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这两科高一如何打基础?面对新课程的变化怎么办?南京一中的二位高一名师为广大读者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数学:
培养生活化的能力
吕建林 南京一中高一年级组长、数学教师
吕老师认为,在新教材中,部分内容有所增加,面宽了一些,难度有所下降。课时安排上在高一阶段一周六节数学课,没有因为高考方案的出台有所变化。主要原因是高一没分科,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
吕老师说,高一的数学学习关键的还是平时的思维方法训练,以知识的积累、打好基础为主。他反对为了取得高分拼命做题的做法,其实这对考试无益。他认为,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够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重要,因为现在新课程注重全面素质。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会有所拓展,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培养生活化的数学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将来的生活有用,对发展思维水平、科学素养都有用。
高一上必修内容,不上选修内容。必修内容的基础非常重要,因为必修往往是选修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深、拓展。
他建议学生首先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英语:
学会整理归类自主学习
张红 南京一中英语高级教师
张老师说,这届高一从初中学上来就是牛津版的教材,他们的听、说,还有包括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都明显强过往届学生。因为教材的内容比较活泼,加入了很多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但因为这是新教材,最终体系是否合理,是否与高考匹配还等摸索。但学生们的英语能力的确是增强了,上课很活跃,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可以对终身的能力起到很好的影响。
张老师建议学生们要注意到高中与初中不太一样,对于自学能力的要求会更高,要学会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学习方法要转变,要自主学习,而不是依赖老师。高中生英语课的活动里面强调集体合作意识,学生应该慢慢适应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种能力不仅是在语言上,也体现在交际能力上。语法知识要走向系统性,从初中开始会出现多种语言现象,到了高中需要理清楚、归归类,分析异同,在语言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上下功夫。
(未完待续)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