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拟公示的非遗推荐项目中,南京宝庆银楼的金银饰品传统工艺名列其中。昨天下午,记者将这一喜讯告诉宝庆银楼时,办公室主任张洪云喜形于色,他领记者详细翻阅了银楼的辉煌历史档案和现实窘境。这座有200年历史的老字号,其传统工艺存在着传统与时尚的困惑,特别是这次重点申报的金银摆件,由于外贸订货锐减,1999年就已停产。随着沿海黄金珠宝首饰业兴起,宝庆的工艺人才流失,老艺人退了,年轻人怕苦,不愿学,使传统的摆件饰品工艺濒临失传。此外,位于评事街22号的生产基地面临搬迁,也使传统工艺恢复雪上加霜。
听说上了公示红榜后,张洪云高兴地说,获得政府资助后,我们将返聘四五位老艺人,培养青年人才,建立专项奖励基金;以最快时间恢复金银摆件生产基地和传统工艺;复制古代经典的金银饰品,弘扬民族文化;筹建南京宝庆银楼博物馆,建立史料库,让传统的金银制作工艺成为南京城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宝庆银楼
打算建博物馆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金陵刻经处,告诉老艺人马萌青入选省首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时,老马正手握刻刀,在经板上忙乎着。刻经处办公室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老马是第7代传人,20多年来从未中断过刻经,他刻苦钻研,雕版技艺日臻完美。但这位技艺超群的艺人年收入仅3万余元,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能获得政府的资助,刻经处人士都十分高兴,他们要珍惜这一荣誉,将这个已获得国家级名录的传统项目发扬光大。
快报记者 赵守成
刻经传人
刻苦钻研20年
七成高人年逾六旬
省人大颁布的新法规特别强调“对年事已高、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给予抢救性保护”。获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将意味着有资格获得政府的资助。因此,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难度很大,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是开创性的,也是试验性的。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申报人在一定区域内、行业内或项目领域,具有无可争议的代表性。因此,这次推荐入选的32名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类等项目的传承人,涉及25个项目。从推荐人选的年龄结构看,其中60岁以上的有22人,年龄最大的已87岁。这正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年事已高、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
仍有一批绝活没申报
令省文化厅人士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价值很高的项目没有进入推荐名单,主要原因,一是所在地没有及时申报;二是申报材料或保护计划达不到要求;三是对有些项目是否一定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还没有一致的认识。
海选:
290选93,203选32
这次申报项目众多,最后进入公示阶段的93个项目和32名传承人,分别是从全省各地申报的290个项目和203个传承人中严格遴选出来的,特别是传承人,竞争十分激烈。
省级名录经过各地文化部门的申报、省级专家初评、省级评审委员会审核三项程序,产生推荐名单;再经过社会公示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厅际联席会议审定、省政府批准公布,代表性传承人由省文化厅审定、命名。
精彩:
十类项目彰显文化江苏
翻开厚厚的拟公示项目名录,让人深感文化大省的丰厚底蕴。从镇江的天仙配董永传说、淮安韩信传说到江宁的麻雀蹦、浦口的江浦手狮、宿迁的苏北大鼓;从秦淮的白局、镇江的玻璃雕画、江都的漆画,到丰县糖人贡、苏州玉雕石雕等,无不精彩纷呈,蔚为大观。
这些入选项目,不仅包括传统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而且还有传统医药、杂技、竞技,以及老地名、老字号、餐饮文化、花鸟虫鱼等生活习俗,几乎涉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领域。
越有地方风味,越有世界传播价值。这次遴选标准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江苏具有典型意义。从项目的类别分布看,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是推荐项目的重头戏,共有36项,占推荐项目总数的38.7%。
特色:
吃文化也得充分体现
从入选数量上看,南京最多,扬州、镇江、徐州地区的项目也比较多,苏州已有17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级名录。从项目的生存状况来看,绝大多数都处于濒危和生存艰难的状态,迫切需要加强抢救性保护。
地方文化离不开吃,这次公布的目录中,包括许多饮食项目。国家级第一批名录中只列入了酒、醋等酿造类传统技艺,这次省级名录项目的申报与评审,不仅列入了酿造类的传统技艺,也列入了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无锡三凤桥酱排骨烹制技艺、扬州富春茶点等。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规定,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对濒危项目和年事已高的传承人给予“抢救性”保护。记者获悉,这在全国来讲,是一项创举。第一批非遗名录推荐项目和第一批传承人申报评申工作已结束,93个推荐项目、32名传承人在向社会公示后,将获政府“特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