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中央要求出台了关于国内公务接待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严格遵守。这是国家规范公务接待,预防和治理公务接待中腐败现象的新标尺。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公务接待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
公务接待超标严重
对于近年来公务接待中的腐败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公务接待耗费巨大,超标严重。
消费数额巨大。关于公务接待消费的总体数字,目前并没有权威的数字,但给人们的普遍感觉是,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今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引用的有关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这些数字尽管没有得到有关权威部门的确认,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否认,但人们从自身周边实际来感受,认为公务接待支出确实是惊人的。
消费超标严重。在公务接待方面不按标准,进豪华酒店,喝高档酒,吃天价宴席,到豪华娱乐场所进行奢华消费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
消费随意性大。只要能与公务接待沾上边的,都要由公家埋单,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送礼等现象很普遍。
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许多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参观学习、培训考察和会议,以各种名义发放的补助、津贴,以及新建所谓公务接待的豪华楼堂馆所等,造成了公务接待费用过快增长,导致了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
化公为私、损公肥私、通过公务接待谋取个人私利的现象严重。超标招待成为联络感情的手段,或者是把客人带到亲戚朋友或自己参股开办的饭店消费,随意加码签单报账。公务考察变为公费旅游,公务会议发放高档、精美礼品或纪念品,多开、虚开公务消费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等等现象也比较普遍。
公务接待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恶性发展势头。
一是公务接待违规消费日趋公开化。二是公务接待金额呈刚性扩张。三是违规公务接待牵涉人员和范围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四是违规公务接待呈弥散性。五是对违规公务接待认识上的模糊性。在一些公务人员看来,只要不贪污、不受贿,多吃点、多喝点、多玩点,没有关系。
现行公务消费体制缺失
公务接待领域中之所以存在这么严重的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说到底是由于现行公务消费体制漏洞多、隐患多。一些制度脱离了公务消费实际,或者是制度规范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规范公务接待活动。
特别是,公务接待活动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什么情况属于公务接待范围,什么情况不属于公务接待范围,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标准,遵循什么程序,在现实中往往不容易把握,如果没有健全的、操作性强的规范,那么具体经办人员就只好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法来处理了。更有甚者,由于缺乏约束机制,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些扭曲变形的“实施办法”,使得公务接待更加难以规范。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缺陷,预算约束乏力,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工作者都谈到,以统收统支、先开支后报账为特征的现行公务接待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化为权力消费。统收统支在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加大了公务接待的监管难度,极易为一部分心怀不轨的公务接待者所利用。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的财务制度,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如财务报销环节中常见的凑票报销,多开、虚开报销发票现象,就是钻这一制度漏洞的违规行为。
监督乏力也是导致公务接待中大量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说,财政制度与公务接待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只是使公务接待中的腐败成为可能,而监督不力,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腐败的发生。具体来说,对公务消费监督乏力的主要表现包括:人大监督缺位,行政监督乏力,社会监督疲软。
打击力度不够。一是处罚制度规定不严。二是制度执行不力。据《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