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1版:副刊·南京纪事
3上一版  
PDF 版
· 这枚戒指怎么还
· 将来当了领导
· 享孙子福
· 到底谁做饭
· 没事整出个毛病来
· 也谈南京早期出租车
· 抬石头
· 老马装嫩
· 自行车看病
· 新手上路 靠岸靠岸
· 如今手机也撒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也谈南京早期出租车
时盛麟
时盛麟
  前两天,在《南京纪事》上读到谷雨先生的《南京早期的出租车》一文,勾起一些对旧事的回忆。就我所知,南京的出租车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

  其时,我的一位亲戚就在白下路开了一爿汽车行,备有四五辆小汽车为客代步。几辆停在家里,客户来电话,随叫随到;几辆开到新街口、夫子庙等闹市区守候客人,晚上则停到酒家饭店和舞厅戏院门外,专等酒家打烊或舞厅散场,用车往往直到深夜。对这一类街头停着等客的车,南京市民呼之为“小包车”,因其夜间出行多,又多为阔佬服务,也鄙夷地叫它“野鸡汽车”。像我亲戚家这样的汽车行,南京有七八家,集中在白下路、国府路(现长江路)几条街上,算来全市这样的出租车当有数十辆。那些车子虽是买的二手车,成色还很新,看上去也很气派,车资当然很高,不是一般市民消费得起的。

  沦陷时期,日本人控制军用物资,市场再买不到汽油,民用车辆(包括野鸡汽车)屁股后面背起一个大炉子,靠它产生一种“发生炉煤气”来发动汽车,要开汽车先烧炉子,跑不快还常“抛锚”,煤烟呛人又损伤配件,没几年就新车跑旧了、旧车跑坏了。抗战胜利时,那些车已十分残破,吸引不了有钱人,一般市民也不愿花高车资乘坐,车主就拆除沙发座,改钉长条板凳,增加座位,跑固定线路(当时最繁忙的是夫子庙到下关和新街口的两条线),和前些年风行的“中巴”相类。谷先生所见,即营业延续到解放初期的此类车子,它们实在算不了出租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