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小鸟翅膀硬了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的“空巢”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空巢”,子女长大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这些独居老人、两老夫妇或两代老人居住的家庭就形成“空巢家庭”。新的家庭格局挑战传统孝道,养老之忧随之而来。谁将为我们养老,政府?企业?子女?还是我们自己?
明天是重阳节,我们关注养老问题,也是在关注我们自身的未来。
【难题】
进老年公寓要排队
精力、财力难两全
记者从南京市老龄办了解到,目前南京独居老人6万余人,占老人总人数的6.8%。随着“4-2-1”的家庭模式到来,一对夫妇要同时供养4位老人和1个孩子成为现实,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在有财力的子女无精力照顾老人,而下了岗有精力的子女又无财力供养老人。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双重压力。”南京市老龄办主任程晓说。
进老年公寓比入托还难
“现在老人进老年公寓比孩子入托还难。”这是正在给父亲找老年公寓的李女士发出的感慨。她已经走了五六家老年公寓了。她说:“公办的老年公寓条件好,但中低档床位爆满,必须提前预订。而有些相对便宜的民办老年公寓的条件太差,服务不到位。”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据去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南京有84万老年人,可养老院只有184家,其中民营养老院59家,床位总数1.4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有16.9张床位。
希望养老低于300元/月
70岁的诸爷爷,每月虽有800多元的养老金。“我曾去看过养老院,条件不错,就是费用太贵了,每月至少要700多元,那意味着我每月几乎一点结余也没了,我还想补贴补贴子女呢。”
据南京市劳动保障局对退休老人的调查显示,在养老费用上,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只能接受每月300元以下的费用,另有约1/3的人员可以承受300-500元,能承受超过500元的只占到5.07%。
【新模式】
老人家中养老
有人上门服务
社区
托老所
近一段时期,由政府资助服务,以社区为中心,进行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社区托老所”,在南京遍地开花,并由此诞生了新型养老方法,如外卖式服务,有需要者只要支付6元/小时的服务费,就可享受经特别培训的服务员上门服务,全日制及包月制上门服务还有优惠价;另外,全市2350名高龄特困独居老人还可享受由政府买单的服务,即每月100元的服务补贴。
6元钱找人陪逛街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小西湖社区的姚奶奶家,86岁的她看上去精神很好。她告诉记者,自老伴去世后,她一人独居生活已十多年了,有一儿一女,但是他们的工作比较忙,只能隔三差五来看看她。不过从去年9月份开始,她不寂寞了,“我请了家庭服务员,有时陪我出去逛逛,或是去超市买东西,不怕在路上摔了。还陪我去医院挂水,挂完水后还送我回家。没事时就陪我聊聊天,就跟自家女儿一样,我也就不寂寞了。费用便宜,一个小时6元钱。”姚奶奶乐呵呵地说,虽然有人说养老院好,但她觉得金窝银窝不如在自己家好,现在有服务员上门服务,生活上的困难都解决了。
3.5元吃顿外卖饭
家住在东花园小区的金爷爷和杨奶奶,老夫妻俩都80岁了,昨天记者走进他们家时,杨奶奶已在饭桌上准备好四个小饭盆。她说,每天中午11点半,都会有社区托老站的工作人员上门送饭菜来。中午11点半,饭送到家了,木耳山药烧鸡脯、豆腐,还有开洋冬瓜汤,挺丰富的。
杨奶奶告诉记者,过去都是老伴出去买菜,她来烧,但是她身体不太好,有时择菜都觉得头晕。后来社区里有了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一项就是送餐上门,她就预订了。“每天的菜都不重复,每周工作人员都给我们一个菜谱,我们喜欢吃什么就打钩告诉他们,他们做好了送上门,热腾腾的饭菜,一荤一素一汤,两人吃才花3块五,一天两顿7块钱,挺便宜的。”
选择养老院偏爱家门口
82岁的游宝生奶奶找老年公寓一眼就相中了夫子庙老年公寓,因为女儿家住在太平南路附近的慧园街,离家近。可当时这里都住满了,没有空床位,为此游奶奶提前预约,请求院长给她留个床位,一个多月后才排上了队住了进来。
【展望】
多种政策
鼓励投资
福利机构
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除了积极发展“社区托老所”外,为了更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多的现状,南京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老年人福利机构,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新建福利机构的,给予相应的资助。到“十一五”期末,市属福利机构总规模达到4000至5000张床位。各区县每千名老人拥有福利机构床位达到22张。每个区县拥有区县属福利机构床位数超过100张。6万人口以下的街道拥有福利机构床位30张以上,6万人口以上的达到50张。六城区具有医疗资质的福利机构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30%以上。
快报记者 项凤华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