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06河北书市上,周德东的恐怖小说《门》成为书市最受欢迎的热门畅销书之一。在河北省会图书大厦、石家庄市图书批发交易市场,惊悚恐怖类小说时下已经成为渐渐走俏的图书,颇受青少年读者的追捧和青睐。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和心理学专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10月26日《河北日报》)
不容置疑,到现在的书店和书摊去转转,就会发现小说专柜旁都有不少青少年正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各类恐怖类图书。据新华书店的一位朋友介绍,平时购买和阅读恐怖小说的以年轻人居多,中小学生是此类图书主要购买群体。随意翻看这些恐怖书籍,凶杀、悬疑、鬼怪、血腥等阴森恐怖的内容充斥其中。而且,部分书籍中的故事以校园为背景,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年轻的学生,笔者认为,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联想。该类图书在学生中盛行,甚至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恐怖小说,顾名思义,就是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很恐怖的一类文学样式。恐怖作品是否就意味着一定要有鬼怪、暴力的内容呢?时下,一些新出版的恐怖小说加入了更多灵异、侦探、解谜、推理的元素,甚至糅进爱情、阴谋、人性、环保等话题,以满足读者多元的审美需求。但是,在我们的儿童图书中居然混杂着一些“连大人看了都觉得接受不了的”恐怖类图书。“地底传来的悲鸣声”、“苍白的脸”、“血淋淋的手”……有教育专家指出,儿童时期的孩子想像力活跃,这些“恐怖词语”已经超出了孩子们的接受程度,非常不利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的可能会产生精神障碍,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恐惧。
有“中国惊悚第一人”之称的周德东曾经宣称:“读惊悚小说是一种心理素质普及教育。”这对自我控制能力差,身心正在成长和发育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呢?
因此,笔者认为,未成年人由于性格还不稳定,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接触恐怖类小说、电影,可能容易产生冲动行为,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希望有关部门对现在的儿童读物也分个等级,引导青少年应尽量少接触这类东西,同时要加强对恐怖小说出版的管理,让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言昔 江苏 公务员)
【公民发言】
恐怖读物
热销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