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财经·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双绣花鞋就赚老美450元
· 昨日精彩问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陪读夫人”的海外创富经
一双绣花鞋就赚老美450元
  “想不到婆婆的见面礼成了我在美国第一笔生意的利润来源”,30岁的刘宁(化名)是位典型“陪读夫人”,由于老公这几年一直在美国底特律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刘宁2001年开始就去了美国“陪读”。由于往返费用较高,刘宁和她先生头两年都是圣诞节才回南京老家一趟,而这两年情况不一样了,刘宁几乎一个季度就回国内一趟,探亲顺便“进货”,而货品就是小到“头发”,大的也不过是衣服鞋子,但无一例外都是“国粹”。虽然刘宁的“中国小店”每月销售额只有8000美元,但利润却能达到5000美元,利润率超过60%,“比华人一般选择的开餐馆来得简单”。

  南京“陪读夫人”的海外创富经

  一根头发带来第一桶金

  刘宁刚到国外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半年时间里都在对着电视学英语,除了英语进步神速外,日子过得很无聊。2002年圣诞节,刘宁和丈夫回南京正式举行婚礼,婆婆送了她一件发雕作品,一根细细的头发丝上有克林顿、布什等几位美国总统的头像,据说当时向熟悉的微雕艺人买的时候也就花了2000元。

  刘宁把这发雕作品带回美国后,邻家的太太们争着来看,其中一位楼下开小杂货店的太太看完叫绝后,对刘宁说,“要不你来我们店里搞个小展览,顺便和我聊聊天吧”。正愁没事干的刘宁立即答应了,第二天就带着发雕和显微镜到楼下摆摊,“其实主要是聊天”。没想到大受欢迎,每看一次收一美元, 一天下来居然也有七八十人来观看,最多一天达到200人,“这下可把我乐坏了,一个月下来收入2000多美元,老外们对这来自中国的艺术品赞不绝口”。

  可惜好景不长,三个月不到,展览的生意就一落千丈,每天观看者寥寥无几。

  国粹云集“中国小店”

  而赚到第一桶金的刘宁这时有了更长远的计划———少量引进中国特色的传统商品。为什么是少量呢?刘宁解释一是本钱不足,二是出于促销考虑,“物以稀为贵,再说老祖宗的国粹多呢,轮换着让老外开开眼界”。

  刘宁真正开始第一次针对性进货销售的产品就是老家的南京云锦。当时正好南京云锦被列入世界遗产候选项目,“这下子就有了炒作的由头,我就穿着云锦拿着宣传资料在附近几个街区里游荡,看到有兴趣的就请来我家看货。每天虽然只能卖掉一两件云锦,一个月下来也能赚个两三千美元”。可两个月后,刘宁就不满足这样的“甜头”,而且无证经营在美国风险很大,她和丈夫商量后最终决定正式开店。

  很快,刘宁花了全部积蓄拿下楼下的那家杂货店,装修后改名为“中国小店”。到了2004年圣诞节,刘宁一盘算“中国小店”半年来光是卖云锦就赚了两万美元,本钱基本上收回来了。于是更多的国粹像刺绣、牙雕、剪纸、紫砂陶、扬州漆器、风筝、皮影、京剧脸谱甚至面人、年画都相继被引进到了底特律,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手工制作的。

  活广告撑起“暴利”

  如今刘宁的主营业务有两个,一是中国绣花鞋。她每月要从国内进上百双绣花鞋,进价40到140元人民币,平均每双成本11美元,价格卖到平均每双61.2美元,是国内的五倍,有的甚至十倍,但基本上两个星期不到就卖光。她还引进了一批小型甚至“袖珍型”的绣花鞋,有的里面还塞了香料,作为装饰品卖,结果也很受欢迎,街区里外国美眉背包上挂个绣花鞋俨然比卡通玩偶还时尚。“鞋子是易损耗的产品,穿了一双难免要买第二双,我们的绣花鞋都是手工的很少有一样的,自然是大受欢迎”。

  第二个主营业务则是刘宁的姨婆。这位来自江南农村70岁的老太太有手绝活———剪纸,让老人家坐在门口藤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剪纸既是小店的活广告,又是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几分钟剪下来不用什么成本就能挣5美元,“除了店里收益,现在每月老太太还能往家寄个几百美元,不枉把她老人家弄出来‘探亲’。最近按照老外口味,在“长城”的基础上她新练了招‘欧洲城堡’,估计也算是世界城堡剪纸第一人了”,刘宁笑着说。

  现在的“中国小店”店面不过50平方米,货品种类没有超过50种,价格没有超过100美元的,但利润却比隔壁韩国人开的500平方米超市还要高。

  快报记者 卞飞

  ■刘宁的生意经:

  国粹小店以稀为贵

  任何产品都是物以稀为贵,更何况是专卖中国特色的商店,刘宁认为如果多了就不值钱了,因此进货量要少。这有点类似唐装,当年令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赞叹不已,很荣耀地穿在身上的东西,后来竟然泛滥到被环卫工人穿着扫马路。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得看见有哪一位“老板”愿意穿着唐装招摇过市,或者以唐装代替西装出席各种社交活动,而以老板为代表的所谓成功人士阶层本来是唐装瞄准的最大市场目标。同样刘宁要是每月进1万双绣花鞋,生意不见得做得比现在好。

  刘宁告诉记者,她除了每季度回国进货外,还经常让在北京上学的弟弟没事就到老胡同淘淘国粹,“我们联系的都是民间老艺人,现在有固定合作的老艺人20多位。他们往往由于不懂市场开发,因此有绝活却过得很艰苦,只要我们按时给钱,他们都很乐意给我们定做一些艺术品,品质也比一般市场上见到的好很多。至于价格,我一般都按国内市价甚至高点的价格来支付,大伙是双赢,因此这几年合作很愉快。以后条件允许了,说不定我会请他们轮流来美国坐堂表演”。

  ■开店经验:

  购买生意是上选

  在美国做小生意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购买一个店面进行改造,另一个是自己打造全新店面。刘宁个人认为,自己打造全新店面显然在美国不实际,因为美国各方面人文、商业环境比较复杂,外行的你根本无法了解到那里的具体情况。因此购买店面可能更现实一点,即将原生意主的商店、货物、进货渠道、租约和用户群一起购买下来,这是一个最简洁的生意投资方式。

  然后你可以通过自己能进货的特点来逐渐改变货物种类,“我的中国小店直到现在还在经营一些百货杂物,这在刚起步时能给我带来固定的客源”。

  ■创富点睛:

  要善用“律师大法”

  在美国由于购买一个生意最少要花月利润十倍以上的价格,最好请律师代为参考出主意,办理购买手续,以免留下后遗症。刘宁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连交税都请一位华裔律师代为缴纳,由于他的太太是位会计师,这几年光合理避税就省了几千美元,比给的律师费还多,更不要说自己省了多少事”。

  国内的创业者往往从头到尾一手包办,这种做法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并不明智。

  在法律健全的地区,聘请律师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非常平常,而对于开业这样的事情,更是不可或缺。在对各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财务税收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请律师帮忙是最有成效,且最有保障的途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