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全场仅一人在叫价!昨天,在白血病女孩自创刺绣作品拍卖会上,记者看到感人而又悲凉的一幕:全场只有一位竞拍者频频举牌,所有的掌声和摄像镜头都献给了这位好心人。
(10月24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换个时间,换种方式
这种慈善性质的拍卖会源于西方社会,富商巨子、娱乐明星、社会名流、政界要人往往都是慈善拍卖会的常客,一方面是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也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拍卖会上的标的基本上都是不太值钱的东西,而成交价都会大大高于实际价值,这正体现了买家的善意。
我认为这次白血病女孩自创刺绣作品拍卖会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就在于并不适合这样的拍卖方式,想献一份爱心的人不一定有时间赶来,这位姚先生就差点没能赶上拍卖会。那么多媒体的关注也会吓退一部分人。举办拍卖会的初衷是好的,但也许换一个时间(在双休日举办)或者换一种方式(向一些著名的企业和社会名人发出拍卖邀请)效果会更好。经济信息联播
献爱心何必要竞拍
献爱心与来竞拍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我看不出来。如果这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在报纸媒体上登载一篇要求助的消息,我想就不会出现只有一个人跑来竞拍的尴尬场面。
其实献爱心就是一种道德感的驱使,捐多少算多少,每个人应该量力而行,不必争强好胜。不过,现在倒好,义卖竞拍却成了“献爱心”的流行形式,表爱心也要你追我赶,明码标价,谁拍得越高,似乎就能证明这个人的爱心“成色”越足,如果媒体再来掺和,采访竞拍者的心得体会,家庭背景,一场公益性质的“献爱心”活动俨然成了某些人的“爱心秀场”。
这样看来“竞拍”冷场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广陵龙一人叫价,并不悲凉
在献爱心的拍卖会上,参加竞拍者少之又少,最后,只有一人叫价。难道这位患白血病的女孩就没有人同情吗?难道人世间就缺少爱心了吗?我看未必。
用拍卖会的形式献爱心,确实有“作秀”之嫌,别的不说,光媒体记者就来了一大帮,登报纸,上电视是免不了的。你就是诚心诚意来献爱心,也会“跳进黄河洗不清”。人家一句话就把你顶噎住了:“你献爱心啥时候献不了哇,非要到‘镜头’前献吗?偏要当着记者的面献吗?”所以,有些人为了“避嫌”而回避这种方式的献爱心。就是那位令人尊敬的“一人叫价者”,也是匆匆而来,缄默而去,并不愿意留下自己的姓名,也不愿意讲过多的话。所谓人言可畏呀。慢慢聊
拍卖会冷场在情理之中
真正登记参加竞拍的少之又少,全场只有一位竞拍者频频举牌———在白血病女孩自创刺绣作品拍卖会上出现这样的场景,固然令人感到悲凉,但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对各种各样的拍卖活动并不热心,而真正对此有兴趣的少数人,其注意力又比较集中在拍卖品的这两个方面:一是有收藏价值的,如文物、名人字画等;二是有实用价值的,如政府部门处理的公车等。患病女孩的刺绣作品显然不属于这两类,尽管有关方面组织此次义拍的目的是要为她筹集善款,但由于受活动形式所限,难免会参与者寥寥。我想,与其组织义拍,不如在社会上公开倡议爱心募捐,再配合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其效果或许比举办拍卖会要好。梅广
爱心已经在传递
虽然只有一个人竞拍,但是这份爱心已经让女孩感到欣慰,而且,不管拍卖的结果如何,爱心肯定已经被传递,并且,将会让更多的人懂得要去关心他人,给予他们最真切的帮助。
不是名家,又不是珍品,这样的物品当然不值得拍卖,白血病女孩知道,媒体也知道,大家都知道,拍卖现场冷清是在预料之中的,就算没有拍卖出去,女孩也不会有伤感,因为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爱心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爱心已经在传递,比如媒体一直在关注着竞拍,比如只有一个人买下女孩的作品,只要有过程,结果肯定是完美的。
东方山
呵护心灵的资助方式
拍卖白血病女孩的自创刺绣作品,比纯粹的捐助要好。因为通过买卖,可以让女孩体会劳动的快乐,让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心情愉悦地接受大家的资助,更有利于女孩的康复。拍卖作品,获得帮助,消除了纯粹的捐款给受捐助者带来的太重的被捐助和被同情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从金钱上帮助的同时,也呵护了女孩的心灵。
只是,这样的活动在举办前,应当大力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至于出现只有一个人举牌的尴尬。
自在开心
爱心拍卖的价值体现
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把自己的刺绣作品通过拍卖的方式来证明世间爱心的价值,笔者认为这不是在作秀,而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第一,体现出一个白血病女孩的价值。白血病女孩的刺绣希望通过拍卖来获得人们的价值认可,这种方式的认可,其实是社会对全体白血病人的认可;
第二,舆论媒体的价值。媒体通过宣传,倡导一种社会氛围,减少社会偏见。众多媒体的光临,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认可,起码是对爱心的倡导,是对社会的引导;
第三,一个人的竞拍。尽管场面冷清了些,但是爱心四射令人感动,这是社会对白血病女孩,不!是对全体白血病人的价值认可!一个人的竞拍,不是一场秀,而是一个长长的问号:爱心难道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xiaowu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