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画、版画和油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烙铁画,你听说过吗?40岁的刘诚就是这样一名专门从事烙铁画艺术的人,原先以创作烙铁画赚钱的他,2000年关闭了自己的画廊,手持电烙铁,专心致志烙出了《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他的目标是在10年内完成10幅长卷,加上一些小幅作品,筹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画展。
原来一天四幅
现在两年烙一幅画
以电烙铁为画笔,三合板做画纸,运用烙铁的不同温度使木质三合板炭化,从而烙出颜色深浅不一的图案,这就是烙铁画,又叫烫画。学美术出身的刘诚也是到了1990年以后才接触到烙铁画的,之后便自己学会了,还开了一家画廊,卖的是他自己创作的烙铁画,烙铁画古朴雅致,有永不褪色的优点,是收藏、装饰、馈赠的佳品,很受欢迎,且江宁东山只刘诚一家烙铁画店,因此生意非常好。
2000年,因为拆迁的关系,画廊关闭。刘诚没有另觅地点再开,而是回家潜心作画。去刘诚家拜访时,他正一个人在家埋头作画,桌上没有颜料、画笔、纸,呈于眼前的只有一方薄薄的、约1米多长、30厘米宽的长方形三合板,还有一支钢笔大小的电烙铁,烙铁的另一头则连着插座。刘诚说,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度过了6年,除了双休日教几个学生画画,其余时间他全部用来作烙铁画。
一边的墙角放着已经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和原图一般大小,《清明上河图》由三块大小一致的三合板组成,长5.3米,宽25厘米,整幅图呈现深浅不一的褐色,人物、船只、桥梁、马车、商铺、树木栩栩如生。
作烙铁画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刘诚开自己的画廊时,用大号电烙铁,不加底色,挥毫泼墨般,一天最多可以创作出4幅1.2米×2.4米大小的《八骏图》,而画《清明上河图》,他只能用小号电烙铁,颜色深的地方不能一次完成,而是反复烙烫,一点点达到所需要的颜色,“有时候一天10个小时趴在画板上也不过完成10平方厘米。”刘诚有些无奈地说,所以一幅《清明上河图》,他大约用了两年才完成,烙铁头和烙铁芯更换了无数个,手上也被烫出过很多水泡。
烙画精益求精
心愿是开个人画展
如此精益求精,不惜耗费这么多时间创作烙铁画,刘诚自己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想开一个烙铁画展,为此他打算在10年时间里创作出10幅长卷,外加一些小图,现在6年已经过去了,完成了两幅重头的长卷,刘诚深感时间有些紧迫。
刘诚毕业于江宁区秦淮中学的美术班,当年班上30位同学很多去中学当美术老师,包括他的妻子,已经没有多少人专心作画了,而刘诚毕业后在工厂做过美术设计、广告策划,之后开画廊,当成家立业、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切衣食无忧之后,刘诚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了”。
潜心作烙铁画,然后开画展,这样的想法萌发之后,便不可收回,适逢画廊关闭,刘诚就此回家作画去了。朋友对于他的做法有些不解:一个大男人,放着大把的钱不去赚,在家对着一支电烙铁和几块三合板捣鼓,“你老婆不说你啊?”朋友打趣道。
的确,刘诚的妻子开始对丈夫也不是很理解,颇有些怨言,日久之后,也就渐渐感动于丈夫的执着,况且刘诚为了平衡赚钱与作画的关系,在双休日教几个学生作画,尽管收入与以前不可相比,但毕竟不是在家“吃白饭”了。
开画展是刘诚的梦想,但是他更大的愿望是自己的烙铁画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刘诚学烙铁画完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凭着一股兴趣和以前受过的专业训练,现在已经画得很好,但他始终对当年因为文化课“拖后腿”,没能进入更高的院校学习而耿耿于怀,因此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来精进自己的画技,朝着一个“画家”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刘诚想要做的。
快报社区记者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