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81岁的黎汉权老人从贵阳老家周游全国进行义务文明宣传,在南京的十多天里,除了孩子们给老人家的印象较好外,带给老人更多的是心酸和无奈,甚至“还不如20年前”。
(10月13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孩子最文明,那大人呢
“市骂”常在耳边响起,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事情时有发生,点滴小事折射出市民的文明程度还不够,文明城市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建设文明城市仅靠从孩子们抓起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作为社会主体的成年人从自我做起。
古人讲,仓廪实而知荣辱。但现在社会一日千里地发展,一些早已丰衣足食的人们却只会伸手抓红红绿绿的钞票,而连一句简单的谢谢都吝啬出口。物质和精神应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文明主体。衣食足而不能知荣辱,这就需要有更多的黎汉权式的人物,有更多的社会舆论作宣传和监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不文明的人都感到“可耻”,无藏身之处。荆山璞玉
孩子长大还会文明吗
看到《南京最文明的是孩子》这个偌大标题,本该欣喜:你看南京的基础教育做得多好;可读完黎老的无奈,笔者却羞愧难当,孩子最文明不就是说大人不文明吗?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天真无邪,懂礼貌讲文明自然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可他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取决于所生活的环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耳濡目染”。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在成长的生活圈中,大人们随地吐痰、不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不主动让座等不文明现象频繁出现,他们还能“出淤泥而不染”吗?
今天不文明的大人曾经也是“性本善”的孩子,而今天的“最文明”的小孩明天也会长大成人。如果20年后依然来个“南京最文明的是孩子”,那这记耳光究竟该打在谁的脸上呢?
musicfly
仅是一家之言而已
黎汉权老人单从“只有小孩驻足听其朗读和在公交车上给他让座的人不多”这两件事,而得出南京城市“孩子最文明”的说法有失偏颇,因为他称“孩子最文明”言外之意就是文明程度大人不如小孩。
那么,是不是大人和小孩一样也驻足听其朗读,或者在公交车上有人给他让座就一定能体现出南京市民的文明呢?也未必。
我尊敬黎汉权老人这种义务宣传的精神,但不赞成他选择这样的方式。试想,如果是我看到黎汉权老人在街边大声朗读,要停住脚步顶多是出于好奇的心,这与一个人的文明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认为这只是老人的一家之言。looseonefd
文明程度不可能倒退
一个人对一个城市走马观花所产生的印象,常常可能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改变,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虽然对个人而言,感觉是无比真实,但未必能与事实画上等号。
老人朗读的一些宣传句子如:“和睦相处,互相爱护,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想来成年人大都不会有耐心去听,那并非不文明不接受的缘故,而是平时所受到的教育包含有类似的内容,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追求文明远离野蛮,这是对一个现代人的基本要求。至于老人说四五岁的幼儿听得很用心,我看只是好奇成分居多,与“文明”没有太多的关系,更扯不上孩子与成年人相比谁文明意识强的问题。
古人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一定百分百正确,但经过改革开放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世界先进潮流的影响,我们越来越讲“法”,越来越讲宽容,越来越讲人性化,以人为本成为社会共识,你说,我们的文明程度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我觉得,我们一直在进步!小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