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红军
· 让你猜猜我是谁
· 诡念
· 那时花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红军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行程,到达陕北。而这是缔造共和国的一个重要开始。本书以关注细节、散点式的记录方式为主,涉及了许多以往未曾涉及、关注的内容,诸如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历、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等等。

  池塘里的最后一只鸭子

  长征前夕,来自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对红军拥有实际指挥权,他住在瑞金的一个四周都是池塘的“独立小屋”里。池塘里有四五十只鸭子,李德差不多一天要吃一只,每当池塘里少了一只鸭子,负责养鸭子的农民就会按照惯例赶紧买一只补上。可是从1934年9月份开始,附近的老百姓发现池塘里的鸭子越来越少,最后变得一只不剩,于是猜测红军总部马上会有大的行动。红军长征,最早正是李德的建议。不过在当时叫“突围”、“战略转移”。

  由于苏区的广昌等地失守,李德认为红军打破国民党“围剿”已不可能,于是向博古———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建议红军应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虽然李德并没有把握红军能到什么地方去,但这个建议在博古的支持下,得到了共产国际复电同意。

  1934年10月9日,伍修权还记得,他当时是李德的翻译,他们一起把最后一只鸭子做成了美味的香酥鸭块,然后中共中央就跟随大部队正式转移。

  第二天,是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的国庆日“双十节”。当日国民党报纸《民国日报》社论的主题是讨论当前国家面临的问题。它警告人们:天灾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共匪”趁机作乱,人们应崇尚仁义道德,戒酒禁舞,为祖国与中华之生存而努力奋斗。同时社论又希望读者相信,乱世中之大幸是江西的局势正迅速改观,“共匪”一年之内即可肃清,他们已四面楚歌,不得不用绳索把士兵拴在一起,以防逃跑,“共匪土崩瓦解已指日可待”。

  此时的蒋介石,在距离红军前线最近的大城市江西南昌亲自督战。

  此时,毛泽东身在于都,并被排斥出了核心的领导层,蒋也还没有把毛当成他最重要的对手。

  【“三人团”】这三个人,秘密决定了红军转移的时间、准备等重大事项,他们组成的“三人团”,是中央红军最高领导机构,其中博古和李德负责制定政治、军事方面的重大事项,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

  这个三人组合,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均有海外背景。

  博古(秦邦宪)在红军长征出发时仅27岁,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名义上的领袖,这一年的1月他成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者,负总责。博古身材中等,很瘦,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是江苏无锡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里学习了四年,或许是因为表情总是严肃,英国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克尔曾经称他是奇形怪状的黑面木偶。“博古”在苏区曾是很有力量的名字。

  戴着红军八角帽的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更早则在莫斯科学过军事,并在血雨腥风的上海和南昌起义中进行了实践。他有丰富的军事经历,1934年他已经36岁,是“三人团”中最年长者,也是脾性最好的人。周恩来还在法国和德国待过多年。因此他和李德在沟通上问题也不大。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此时34岁。红军长征之初,李德仍有很高的威望和权力,他在军事方面的特长是能言善辩。1932年,实际部队经验只为伍长的李德作为共产国际派遣的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顾问来到中国。1933年9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博古的信赖和支持。让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就是他指挥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