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南京·最high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手工度假 体味指间快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扎风筝、做陶艺,瞧瞧咱的“手上功夫”———
手工度假 体味指间快乐
资料图片

  有人驾车出游,有人走亲访友,这个国庆长假却有这样一些人,选择了不同的度假方式,放松身心为自己的孩子动手做个风筝,为自己的家人做个陶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此温情的假期休闲被很多市民欣赏,大家都对这种心灵的度假方式情有独钟。

  扎风筝、做陶艺(兼)

  都市人青睐“手工度假”

  手工风筝儿子珍藏

  在政府机关上班的杨先生趁国庆放假亲自动手给9岁的儿子做了个风筝,对他而言,这也是近30年来第一次做风筝,“小时候,我们的风筝、沙包什么的,都是自己做,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的玩具都是很高级的,都是从商店里面买的。这些玩具虽然很好,但是总感觉孩子缺乏参与感,也缺乏对于玩具的感情。”

  杨先生说,他和儿子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做风筝,“光是找合适的竹骨架就费了我们好大的劲,这年头到哪儿去找竹子啊?后来我和儿子骑车到巷口的一个蒸笼店,找老板要了一些竹片。”杨先生说,他和孩子一起做风筝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回到了小时候,父子俩一起上网查制作方法、画草图、绑骨架,忙得不亦乐乎。

  “我儿子对自己做的这个风筝喜欢得不得了,轻拿轻放的,平时给他买的玩具,他就经常乱丢,而且儿子现在也知道风筝该怎么做了,他还叫我以后多给他做些玩的。”杨先生说,“现在的孩子,学校要求做很多很难的科技制作,但同时却连原本很多很简单的手工都不先教会孩子,最终是容易的也不会,难的也做不好,像我孩子这么大,连个扣子都钉不了。我觉得这个假期过得很有意义,我们父子的感情也更深了。”

  

  做陶艺自己找乐

  做陶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娱乐,不过在这7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里,能够和老祖先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黄泥巴来个亲密接触,也是一种手工度假的方法。

  “在陶吧里,没有人来干涉你要做什么,也不会有人嘲笑你的笨手笨脚,工作的压力都在缓慢的手工劳作里得到释放。”10月5日这天,在明故宫附近的一家陶吧,市民梁先生正满头大汗地“折腾”着手中的泥巴。他费了不少力气想要做一个漂亮的茶壶,结果却怎么折腾都整不成型,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好心情。梁先生告诉记者,7天的假期出远门太辛苦,但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动动手,搞搞“创作”,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暂时还没什么成果,不过能亲身体验一下陶器的生产过程,也很有趣味。“今天我如果能做出两件好看一点的陶艺,就拿回家摆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相对于过去感官上的旅游休闲以外,如今的人们对于度假的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只是满足于看美景、赏美食,心灵的放松和休闲已经成为众多“手工度假者”追求的重点,体会的就是自我参与的快乐。

  快报记者 陈岚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