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者: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研究员
观点:理性消费,不再扎堆
关键词
购物
“从表面上看,这个黄金周消费趋理性有其客观原因。”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研究员认为,今年夏季,南京的商业倒是一直没有冷下来,一方面商家持续展开了打折促销、内部调整促销等活动,另一方面家用电器行业用“即将提价”的信号提前释放了人们的购物欲望,所以真正到了黄金周时,人们反而不会再“扎堆”购物,相比以往理性了许多。
那么,既然黄金周的集中式消费已经渐渐平缓,是否还有必要保留这么长的假期呢?田伯平研究员认为,长假是必要的,但在时间安排上也可以“分散化”。“一般到了第四五天,人也就倦怠了。”如果能适当缩短黄金周、放长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休假时间,或者可以让每一个“假期”的质量更提高一些。
解读者: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专家 观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关键词
田园
“今年国庆,很多人跑到郊外去感受田园生活去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这种转变体现了人们从浮躁的心态向坚实的转变。
这位专家说,以前一到传统节假日,包括黄金周,就有专家呼吁:不要只会过洋节,不要丢了民俗的东西,不要丢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根基。但是从今年的国庆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徘徊,人们又理性回归了,尤其是得到了年轻人对传统节假日的理性认识。“为什么今年很多人会选择到附近农村走走?这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思考,也和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分不开。以前,人们想去名山大川,这是因为人们想从名山大川中寻找到一份宁静的感觉,但渐渐发现,一到节庆名山大川其实很拥挤,人们游玩回来,不是觉得身心的放松,而是感觉特别累,并没有达到休闲的目的。于是,人们渐渐从文化上回归,从纯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节假日,更多地从内心去开发自我,越来越注重内心的提炼和发掘。”
解读者:原南京博物馆民俗研究所所长徐艺乙
观点:重新审视,重新重视
关键词
中秋
不仅长假过得有点意思了,传统的中秋也重新焕发出了魅力,让人多少觉得有点人情味了,提着月饼回家过节的人比往年越来越多,徐艺乙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告诉记者,这反映出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中秋节最大核心就是团聚,所以古人才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诗句,现在许多都市人在外工作压力大,到了中秋这一天合家欢乐,享受亲情,这正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
徐艺乙说,现在物质生活已经大大接近一些西方国家,但是许多人发现,一些当代的社会理论仍旧无法解释或者解决不了当代社会问题,这迫使许多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以及节日的重要性,毕竟这是经过上千年的文化沉淀积累下来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徐艺乙告诉记者,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楼建得越来越高,邻里却生疏了不少,居委会成了社区,但违建、偷盗的事情还是有,各家各户都把自己的门装得厚重无比,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古代路不拾遗等好的文化积淀,中秋节得到人们重新重视,也反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关键词
带薪休假
解读者: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专家 观念:以人为本,财富动力
轻轻松松休息了7天,并没有丝毫紧张感。为什么?国庆期间是带薪休假!带薪休假好不好?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专家赞不绝口:“当然好!如今人们已经把休息看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调节了身心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这位专家表示,以前人们长假玩不好,怕没有工资,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想法;而带薪休假则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把人恢复到了很高的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且带薪休假可以让人从精神上真正放松,形成一种良好的休息氛围,也让人认识到休息是人的一种权利。
快报记者 郑春平
刘峻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