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在京举行。专家们呼吁,应当按照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较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的“在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一观点也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全民低保条件成熟
“实现全民低保,是国家财力完全可以做到的,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补偿问题,国家财力也是可以支持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起码在财政上已可以支撑这个庞大的福利体系。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这保证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困难居民家庭的基本生活,但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仍然未纳入社保范围。
不养懒汉不代表不要社保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教授郑功成说:高福利将带来低增长并损害一国竞争力,这种看法至少是不科学的。北欧国家不仅是高福利,也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只能取决于经济政策的好坏和实施过程的好坏。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恰恰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功效。
很多人认为社会保障不能养懒汉,但这绝对不能成为不发展社会保障的理由。对于懒汉现象,只能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解决,不能因此否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
社会保障趋向“全覆盖”
《中国改革报》发表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立人的文章说,全民社保在全国已经推开,都以“全覆盖”为目标,虽然还是“低水平”,但也是出于“未富先保”的现实国情。其实,如吴敬琏所说,每年公费吃喝、公费用车和公费旅游、公费出国都以两三千亿元计,即使不能全免,节约一半,就够全民社保了。
社保支出还要用多少钱?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实现全民低保只需要为部分还没有建立这一制度的农村地区及城市中部分被漏掉的居民提供低保。上述两类低保人口的数量不会超过3000万。按人均每月50元计(因为这些人中的多数是农村人口,其低保标准低于城市),需要“新增投入资金”不会超过18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2005年财政收入31628亿元的0.6%还不到。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率,拿出其中很小一部分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认为,“我国的国家财政已具备向农业转移支付的实力。”按照他的估算:财政每年拿出1600亿元左右,基本可以将医疗保障全覆盖;拿出1000亿元左右,基本可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养老问题。
《解放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