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全面、客观和翔实地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采用大场面和小故事的双线结构,生动记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半岛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
联合国停火提案
金日成听到收复汉城的消息,欣喜若狂。1月5日,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在汉城举行盛大入城式。同时,平壤、汉城两地240门大炮鸣放24响,庆祝汉城解放。
占领汉城后,中朝军队继续向南发展进攻。右翼突击集团除以主力在汉城东北和议政府东西地区待命外,第五十军及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渡过汉江,继续向南追击。第五十军在果川、军浦场歼敌一部,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5日占领金浦,8日收复仁川港。
左翼突击集团之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于4日先后占领洪川及其西南之阳德院里。第四十二军于6日占领龙头里、砥平里,并于横城西北之梨木亭地区歼灭美步兵第二师一部;至8日,又先后占领杨平、梨浦里、骊州、利川。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于6日占领横城,8日占领原州,并继续向荣州方向追击。
至1月8日,中朝军队已全面进抵北纬三十七度线,“联合国军”部队全部退守平泽、安城、堤川、三陡一线。这个时候彭德怀觉得不太对劲儿了。
李奇微不与中朝军队硬顶,“联合国军”部队每天后撤30公里左右,恰好是中朝军队一日徒步机动的行程。而每当中朝军队入夜至拂晓投入攻击时,又处在其预设阵地之前和炮火与航空兵威胁之下。已退到了三七线,再往后就是洛东江了。他们想干什么?
更让人不安的是,中朝军队大踏步地前进,已将后方补给线的长度一下从100多公里延长到了500多公里。虽然苏联看到美国不太可能扩大战争,中国军队又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大胜利,行动上胆子也大了些,于1950年12月底,出动由别洛夫少将率领的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军3个歼击航空兵师,掩护清川江以北的运输线,然而清川江以南400公里的运输线仍然处于既无空中掩护,又无地面防空的状况中。在“联合国军”严密的空中封锁下,志愿军粮弹供应都不能得到保障。前运物资损失达到30%~40%,粮食供应只能达到需求的25%。过了三八线,部队只好靠随身携带的炒面充饥度日。
这些家伙该不是把我们引往釜山,然后再来个两栖登陆吧?不对,得打住!彭德怀征询志愿军总部其他首长的意见,大家均有同感。
于是,在国内、友方和部队都有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的呼声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于1月7日发布命令,令所属各军于1月8日停止追击,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主力后撤休整,结束第三次战役。
1月11日,联合国大会主席安迪让、印度代表劳氏和加拿大代表皮尔逊等组成的停火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其内容为:
一、立即安排朝鲜停火;
二、一旦停火实现,即应加以利用,以便考虑恢复和平所应采取的进一步步骤;
三、为实现联合国大会1950年10月7日通过的关于建立统一的、独立和民主的朝鲜政府的决议,一切非朝鲜的军队将分适当阶段撤出朝鲜,依照联合国有关原则订立适当措置,使朝鲜人民能对其未来政府表达自由意愿;
四、在完成第三步之前,依照联合国原则订立适当措置,管理朝鲜和维持其和平安全;
五、一旦获致停火协议,将由联合国大会设立一个包括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代表在内的适当机构,寻求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这些建议很让美国政府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