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网络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带着月饼 回家过节
· 生活南京要升级了!
· “首页推荐” 捷足者先登
· 国庆看房 注意陷阱
· 看便民黄页,搞定出游难题
· 新书连载引爆张晨人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带着月饼 回家过节
  中秋临近,我们开通的“中秋月圆专题”博客,成了大家的心灵家园。这几天,不少网友登录www.lifenanjing.com.cn写了博客。有的读者与家人有矛盾,可在这个节日里,他想明白了,决定并倡议大家都带着月饼回家过节,因为家是出发点,也是团聚的地方。还有读者,借助我们的平台,写诗作画,与亲人共享,拉近了他与远在他乡的亲人的距离。还有热心的读者,主动教大家做一份饱含个人心意的月饼,送给亲人。“中秋月圆专题”内容精彩纷呈,您不妨也去凑个热闹,说不定能化解您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读者共识

  家是团圆的地方

  读者“心情地铁之恋”倡议大家,“无论多忙,都要带月饼回家”的博客,让不少读者为之感动。他说,公司发月饼了,他感到既意外又惊喜,这可是他工作以来得到的第一份福利。

  “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带着公司发的这一盒月饼回家,因为这盒月饼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更多的还是属于我爸的。”这是他拿到月饼后,蹦出的一个念头。他说,看着月亮由缺变圆,他的心也在一步步地往家挪。“原本我是不打算回家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回家。”他说,家里发生了很多变故,他担心回家后,会有事情发生,但是他还是会回家,因为那毕竟还是他的家。家,是他出发的地方,家也是他相聚团圆的地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说,他现在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父母对儿女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儿女能在过节的时候回家看看他们。他倡议做子女的,能成全老人家这小小的心愿。

  浏览他的博客的读者不少,有好几位读者产生了共鸣。一位名叫“laohu”的读者说,看了他的博,心情有些沉重。因为她曾和他有相同的经历。如今,她已为人母,看开了很多,她支持他回家。

  读者鬼宿说,“无论我们走多远,家永远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他也劝大家,带着月饼,带着思念,快快乐乐地回家团聚吧。

  写诗作漫画

  思念亲人的方式真多

  这个中秋,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外奔波打拼,不能与恋人在一起共度佳节的读者有很多。不过,他们通过咱们的网站,给亲人发了帖子,写下祝福,内心的离别伤感,可是削减了很多。大家发祝福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写诗有的作漫画。

  读者肖亭,就在“中秋月圆专题”中,用电脑制作了一幅颇有意境的漫画。画面上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一名只身在外的游子,站在船头,缓缓驶入画面。他一边饮酒作乐,不料这些酒都化作了相思泪,落在手中,晶莹剔透。他请明月,捎带给他思念的情人。情人正在家乡,对着明月弹琴,感受到了他的思念。有读者看了,跟帖祝福他,明年能与情人相见。

  读者“南天”的朋友,在节前赴澳大利亚与家人团聚去了。昨天,朋友从万里之外,给他发了一张澳洲的照片,让他一睹异国风情,共叙中秋之趣。看了照片,他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感。他特意拍了一幅南京的照片,并写下“万里共婵娟”几个字,发在我们的网站上,让他的朋友看。

  昔日知青

  教大家动手做月饼

  读者“心客”在17岁时,到北大荒插队,三年没能回家探亲。每近中秋,总会收到母亲从七千里外寄来的苏式月饼。那时月饼七八分钱一个, 邮费倒要十几元,那是母亲小半个月的工资。月饼不贵,母亲还是要自己做:三个鲜肉的、三个豆沙的、三个芝麻的、三个白果的……每一个月饼,都透着母亲的心意。

  “中秋送月饼,本来表达的是一个人的心意,‘心意’是机器造不出来的。”读者说,商家的月饼越做越现代化,越做越豪华,吃月饼成了吃钱、吃盒子、吃面子,月饼的本意被淡化了。于是,他倡议还圆月的本来面目,动手做月饼。

  随后,他教授大家做月饼的方法,还建议“独家自创”,比如在月饼上刻下几个表达心意的字,以增添“心灵附加值”。

  读者“心乡平聚”也是一个热心人。她把制作奶酪杏仁玛芬蛋糕的过程、步骤都详细写了下来,还拍摄了实物照片,说要教会大家做蛋糕的方法。

  中秋月圆

  远在他乡更需要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说得一点不假。读者王修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出门在外得到朋友帮助的故事。

  高考过后的那年中秋,王修孤身一人,来到江南一家制药厂当保安。中秋那天,工人放假了,只留下他一个人独守着偌大的一个药厂。为了排遣心中绵绵不禁的思乡之情,他一遍又一遍翻阅报纸,可看到报纸上那一篇篇有关中秋的文章时,泪水还是不争气地流了出来。这时,老职工张阿姨来了,邀请他回家吃饭。可任凭张阿姨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来催,甚至亲自跑来两三趟请他,他还是没有去。最后,张阿姨让她的女儿给我送来一包月饼和许多好吃的菜肴。

  “如今,那个中秋已过去几年了,我也早已离开了那个江南美丽的山水小城,可每年的中秋时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张阿姨,想起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他说,张阿姨让他感到太温暖了。

  快报记者 钟晓敏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