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文娱·事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两位大师 两件趣事
· 在慈善的名义下 明星,你为何而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两位大师 两件趣事
史丽君
  刘海粟、陈之佛,一位是我国“洋画”运动的拓荒者,一位是现代工艺美术的先驱。今年,正是这两位大画家诞辰110周年。昨天,刘海粟、陈之佛诞辰110周年纪念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记者采访了刘海粟的女儿刘蟾,以及陈之佛的学生、著名画家喻继高。

  

  喻继高:老师的画呢?

  “老师的作品,我大多看过,其中还有一幅是我和他一起加工,花了一个多月才完成的。”昨天,在江苏省美术馆《陈之佛艺术作品》展览现场,70多岁的画家喻继高带着记者焦急地找起了一幅名为《松龄鹤寿》的画。

  让喻继高失望的是,他把整个展厅都找遍了,还是没看到《松龄鹤寿》。画被弄丢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喻继高急了,向工作人员打听起来。这时,有位负责人告诉他:“这次陈之佛的作品都是从南京博物院借调来的,因为《松龄鹤寿》图是陈之佛画的最大的一幅(长1.48米,高2.96米),怕展览期间出现什么意外,就没舍得展出。”

  喻继高笑了,他告诉记者:“1959年,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国家准备重新布置人民大会堂,于是找到我老师,让他画一幅作品。当时,老师考虑到鹤有着吉祥长寿的喻意,就准备画10只鹤。但他年事已高,就让我和他一起画。我给老师磨墨,看着他画前5只丹顶鹤,后5只由我来完成。我们一起画了一个多月才完成。”意外的是,当陈之佛和喻继高师生准备把作品送到北京时,有关方面传来消息:人民大会堂的布置有变化,《松龄鹤寿》图要被绣成双面绣放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原件不用送北京了。就这样,《松龄鹤寿》图留在了南京。

  文革后,陈之佛的家人整理出陈老的作品,只留下其中7幅,其余全部捐给南京博物院。喻继高说:“《松龄鹤寿》是我们师生情谊的传递,看到它,我仿佛看到了老师。以前,为了看它,我常常会跑到南博。”

  

  刘蟾:父亲的破领口

  在刘海粟的女儿刘蟾的记忆里,父亲一生为画痴迷,常常在优美的风景中走着走着,就让孩子或者学生们搭台子、铺纸,即兴作画,一气呵成。巨幅画卷《清奇古怪》便是刘海粟在寒风中站了8个小时完成的。不过在生活方面,刘海粟却是个不修边幅的人。

  刘蟾告诉记者,年轻时的父亲特别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漂亮,可到老了却不在乎了。有一次,她见父亲总穿着一件红色毛衣,就问:“爸爸,你怎么老穿这件毛衣啊?”刘海粟幽默地说:“一件毛衣,走遍天下。”还有一次,刘海粟穿了一件棉质汗衫,只是领口处和下摆掉线了。正巧常州老家的亲戚来看望他,为了合影,刘蟾特意给父亲套上一件白衬衣,可是里面汗衫的破领口还是显露出来。一个亲戚将刘蟾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你让你爸爸换件衣服吧!”谁知,刘蟾跟父亲一说这事,父亲就大笑:“那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是看我人,又不是看我的衣服!”

  快报记者 胡玉梅 史丽君

  摄影 齐天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