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财经·证券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百姓可以承受”竟成涨价标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水价会在老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调整。”几乎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随即表示:“地价的变动幅度是可以承受的。” ……
“百姓可以承受”竟成涨价标准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水价会在老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调整。”几乎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随即表示:“地价的变动幅度是可以承受的。” ……

  医疗费、学费、房价、水费、电费等都在涨,任何项目涨价时,似乎都说在老百姓可承受范围之内……

  “油价上涨了,可不开或少开车,但水、电、气是生活必需品,再涨百姓还是要用。”北京王女士说,她家有父母孩子三代人,家庭收入不太高。一家5口每月用电约300度、水27吨,燃气用得不多。现在每月水、电费支出约为250元。

  为鼓励节约用水,北京在过去14年中已9次提高水价。目前,北京市自来水价格为每吨2.8元,比1991年上涨了22.33倍。加上污水处理费,北京居民每吨用水的实际支出为3.7元,价格居全国之首。2004年8月水价调整后,王女士仅水费支出一个月就多支出21.6元。“以后只能省着用了。”她说。

  【现状】

  公共产品处于涨价周期

  招商证券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从全球情况看,一国的用水家庭支出约占其总收入的2%至5%,发展中国家水价比例偏高。我国的水价还远低于这个数字,北京市是全国水价最高的,其水价占家庭收入之比也仅1.8%。

  因此,从居民承受力的角度看,我国水价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北京近期酝酿的涨价措施将会使上调后的北京综合水价达到每立方米6元,其中居民用水价格将上调到每立方米4.5元。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9月10日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大国中最缺水的国家,水价不能充分反映水的使用价值,会在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通过水价改革还水价一个真实的面孔。

  9月12日,上海的“燃气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方案”听证会举行,计划实行新的燃气零售定价机制。

  10月,北京将就上调民用天然气价召开听证会。而深圳有关天然气定价的听证会也会在国庆后召开。

  有专家认为,气价的上升通道已经形成。由于需求急剧上升而产能有限,未来5年内我国天然气供应将愈发吃紧,因此各地可能会逐步上调天然气零售价。

  【质疑】

  百姓可承受成涨价标准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可能没想到,他的“水价会在老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调整”的说法会引起如此强烈反响和质疑。几乎与此同时,有报道称中国土地调控新政正式出台,中国土地价格将提高。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随即表示:“地价的变动幅度是可以承受的。”

  记者注意到,这种“百姓可以承受”的说法似乎成了涨价的标准。医疗费、学费、房价、水费、电费等都在涨,任何一个项目在涨价的时候,似乎都说是在老百姓可承受范围之内。

  有报道称,“百姓可以承受”看似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标准,实际却包含了一种带有掠夺色彩的思维,即根据老百姓的可承受能力来决定涨价幅度,决定从老百姓手中取走财富的多寡。但问题是如果把这些都加在一起,是否早已超出了百姓的可承受范围?

  【咋调】

  提价前须控成本少浪费

  油、电、水、气等公共产品价格正处在上升周期,市民颇感压力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常欣在评论天然气价格即将上调时认为,油气资源属于战略性稀缺资源,而资源短缺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抑制不合理消费,需要运用价格杠杆,调升价格水平。

  “涨价可以理解,每月多掏几十元,也确实可以承担。”在北京某媒体工作的李先生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每次说涨价就涨价,根本不告诉人们涨价的依据,也不明示企业的成本。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水、电、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长期偏低是事实;老百姓收入低也是事实。目前国内很多人下岗失业在家,工薪阶层收入增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公共产品的价格,人们肯定感觉承受不了。

  周天勇说,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不提价也不行,老让这些企业亏本运营,时间长了肯定得关门。但提价的前提须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企业成本和减少浪费。

  “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都没有工作,靠政府低保生活。即使水、电、气等不涨价,他们也觉得难以承受。”周天勇说,但如果有人工作,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提价带来的额外生活支出也许不算什么。他认为,要想化解每次提价带来的争议,就需要政府鼓励创业,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使他们有承受能力。

  政府应对公用事业补贴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国际上,水价改革存在两种对立政策取向:一种是“全成本水价”,就是改革成本将全部由终端用户承担;另一种为“非全成本水价”,企业进行全成本核算,但一部分支付责任由政府承担。

  有分析人士观察,中国目前推行全成本水价法,而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是非全成本水价法。

  “政府应对包括水价在内的公用事业进行补贴,不能让百姓负担全部成本。”周天勇说,对于公交、自来水等,政府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减少公用事业企业的冗员,提高效率,不能让百姓为企业低效高价买单。

  在北京某媒体工作的李先生说,令人无奈的是,虽然一些公共产品涨价时也召开听证会。但几乎每次听证会均开成了涨价会,听证会代表也一边倒地支持涨价,很少听到百姓的声音。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公共产品的调价方案都是由企业提出,然后报相关部门审批,或召开听证会听证的。

  周天勇认为,应找个与听证会各方均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测算企业的成本和涨价标准是否合理,同时应避免其被企业收买。在国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部门。

  据《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

  国际油价大跌

  石油巨头坚称

  国内油不降价

  前日,有传闻称:“十一前后国内油价极可能下调,汽油降至4.7元/升”。然而记者从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部门求证时被明确告知,“目前尚没有收到类似消息。”市场人士根据本地成品油态势预计,成品油近期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前日有消息称,国际原油价已深跌22%,同时来自新加坡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国93号汽油离岸价为63美元/桶,到中国完税后约等于5900元人民币/吨。而目前中石化的汽油销售价高达6250元/吨。汽油价有下调空间。据估计,汽油最大降幅可至4.7元人民币/升。

  “汽油真的要降价了?”前日,记者就此向中石油、中石化求证时,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都是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标准执行的,“要涨要降都是发改委说了算,”至少日前,“还没有收到类似消息。”

  【国内油价】

  2005年5月

  首次政策下调

  仅维持一个月

  2005年5月24日,考虑到当时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以及现行油价接轨办法,国家发改委23日发出通知,自24日零时起,汽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5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降低幅度等额调整。这也是国内油价首次政策性下调。

  不过降价仅维持了一个月,2005年6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和15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据《华西都市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