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留住我们的根·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老南京、 洋粉丝共享非遗视听盛宴
· 台上台下共唱花灯谣
· 快报,Great!
· 没看到白局挺遗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台上台下共唱花灯谣
  20多年没看了真亲切

  昨天下午3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还没开始,61岁的万道隆就和老伴从瑞金路的家里赶来,在靠近舞台的地方坐了下来,“这次机会难得,我们大概有20多年没看到这样的演出了。”他的老伴韦女士说:“这里真热闹,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春节!以前过年过节,街上都有花船、踩高跷,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夫子庙的舞狮子,从正月初二开始就有了,很喜庆!”

  市民李玲的女儿微微今年9岁了。昨天微微和其他小孩一样,骑到了爸爸肩上看演出。当留左大鼓敲响了第一声,微微的眼神就没离开过舞台,看着看着,她张大了嘴巴看演员敲鼓,右手还情不自禁地和着鼓点,在爸爸头上敲打了起来。

  《花灯谣》带我回童年

  “娃娃哎,出来玩灯喽……”第二个节目是舞蹈《花灯谣》,16个红衣绿裤的小姑娘手拎秦淮花灯一出场,就紧紧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上灯元宵落灯面,过完大年过小年。不要你的红,不要你的绿,就要你一根红蜡烛。”孩子们在台上唱,不少老人就在下面和。

  “小时候元宵节可有得玩了,从上灯一直玩到落灯,一到晚上就拎着灯笼出去了,街头巷尾地唱这首童谣,东家的小孩提着灯出来了,西家的小孩也跑来了,聚到一起后,就结伴去找小卖店的老板要蜡烛。”65岁的曹奶奶兴奋地向记者讲起她小时候的事。

  “留住我们的根”好标题

  挤在展演最前面的永远是扛着“长枪短炮”的人。在众多奔忙的摄影人群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曹书良,已经75岁了,有着39年的记者经历。曹老说:“‘留住我们的根’是个好标题,它表示这场演出不仅是让人看的,还要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回忆。”“不是名城会这么好的机会和快报想得这么周到,要一次性地把这么多民间艺术汇集一堂是很难得的。”见习记者 杨扬 陈英 史丽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