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现状】
忘了“侗族大歌”
只会卡拉OK
说起贵州的侗族大歌,曾被专家喻为中外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因为侗族大歌中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世间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观点。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庆善院长昨天告诉记者,如今的侗族大歌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哪里去找传承人”。“现在贵州一带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广州等地打工,在他们身上已经很少看到少数民族的影子,虽然他们回到老家一样穿着侗族服装,但从他们口里已经听不到侗族大歌,因为他们只会唱卡拉OK!”
同样,张庆善还提到安徽的徽戏,“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曾经到安徽拍了14个小时的徽戏,可到了2000年,安徽有关部门想要寻找能唱徽戏代表作的老艺人,已经找寻不到,要知道如果没有相应的传承人,一个老艺术家的去世就带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遗产,如今安徽方面辗转找到我们,想要从我们这儿买当年的资料片!”
愿做花灯的
只有下岗职工
南京的秦淮灯彩享誉海内外,但尽管知名度越来越高,还是面临着缺少传承人的尴尬。
顾业亮出生在夫子庙的花灯世家,40多岁的他称得上是一个老手艺人了,这两年随着秦淮花灯逐渐走向市场,顾业亮也办起了自己的小花灯厂,并且为名城会等城市重大活动提供各种花灯道具。顾业亮告诉记者,他的厂如今有20来个艺人,“但大多都是下岗职工,很少有20来岁的年轻人愿意干这活。其实我们厂的工资也不低,平均都在1000多元,最低都有800左右,但说穿了年轻人就是不感兴趣,觉得这工作没前途,他们坐不住啊!”
【政府举措】
专项经费扶持
“师傅带徒弟”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的王海霞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伴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各地也正在开展“传承人”的普查,同时她表示,在调查的基础上,国家将拨出专项经费来扶持“师傅带徒弟”这种传承方式。
“我们承认,日本等国家在保护扶持传承人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他们可以有税收减免、产品经营扶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不过,王海霞也表示国内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据我们了解,北京去年就专门拨了3000万专项资金用作老字号的保护发展,据说今年还有,不仅如此,还有20万的企划专项经费,由政府来埋单!”
王海霞同时向记者透露,当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全国进行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全国已经有400多位工艺美术师报名,要从中选出200位左右作为国家级大师,这些大师无疑就是许多传统艺术的最优秀传承人。
【保护工程】
江苏今年公布
首批“非遗”名单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王慧芬昨天透露,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经进入最后评审阶段,今年内将公布第一批列入名录的名单。
今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了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江苏有37项入选,数量仅次于浙江,名列第二。为保护这些“国宝”,江苏省文化厅、财政厅已联合启动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每年投入400万元。
王慧芬表示,今后所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必须首先是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级代表名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国家级的申报。她透露,全省的专家昨天就在进行省级“非遗”的公开评审,今年内首批省级非遗代表名录会向全社会公布。
“想当初,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每人只有1.5元的办公费,就那么7个人,把云锦的织锦技艺艰辛地保存到现在,多不容易啊!”南京大学教授蒋赞初回忆起当年云锦技艺的传承相当感慨,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干呢?
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庆善院长昨天建议:政府能否制订一个关于传承人保护的法规?他认为:“传承人的问题涉及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源源不断地延续下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承人、也就是‘传人’应该摆上文物保护最关键、最重要的地位,而一旦有了法律或者规章的制订,相关部门人员在保护工作中也就可以有根有据,并且可以得到政策上、经费上的支持。”
专家们还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灌输、培养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南京花灯艺人顾业亮觉得,要让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就得从娃娃抓起。
记者了解到,顾业亮目前已经开始着手他的“娃娃工程”,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在附近的小学进行“试点”,给小学生们上“花灯工艺课”,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到“文化遗产”的熏陶。
快报记者 都怡文 胡玉梅
本版摄影 实习生 倪春燕 快报记者 泱波 翁叶俊
立法保护传承人
近年来,申报“非遗”的呼声到处都能听到,然而,很多人似乎忽略了“非遗”的“传承人”如今在哪儿?“非遗”传人今天还剩下多少?在昨天举行的“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手工工艺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提出了“救救非遗传人”的迫切呼声。记者获悉,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今后一些“非遗”传人的培养,将由政府来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