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回家,脾气特别大,甚至用头往沙发上撞。”直到22日,北京市旧宫镇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化名)还为孩子上学以来的奇异状况担心不已。今年张女士的孩子开学后,学校规定,在校期间除了上厕所和喝水,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是不是把孩子给关出病来了?”
憋得孩子头撞沙发
张女士22日说,孩子刚上学没几天,每天回到家后行为就有些异常,很容易发脾气,扔东西,甚至将脑袋往沙发上撞,“我问她是不是心里烦,孩子就点点头,后来我才知道,课间休息时,老师只允许他们去上厕所、喝水,在教室中走动也是不允许的。”
该校一年级的另几名家长,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该校时,正值课间休息,但教室外面很少能看见学生。记者随即询问了20名孩子。这些来自不同年级的孩子纷纷表示,他们课间可在教室和走廊上活动,但跑动、追打,到别的楼层,或去楼下都是不允许的。
一名六年级的孩子说,他从四年级进入这所学校后,学校就一直这样规定,老师多次强调,要是磕了碰了,学校就得担责任,“不能出去玩就学习呗,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安全成校方挡箭牌
该学校管理校纪校规工作的王老师称,学校禁止学生在课间追跑打闹,以防出现意外,但并没有硬性规定学生课间不能下楼玩耍。如果孩子们都下楼玩耍,则很可能上课时都往教室赶,很容易出事故,因此老师们可能会告诫学生,下课就不要出去了。
对于家长反映的情况,王老师称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况,学校会保证孩子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采取类似规定的并非一所学校。北京市海淀、崇文等区部分小学校长均表示,学校的做法虽有无奈的成分,但的确是“因噎废食”。
【说法】
孩子长期静坐
不利心理成长
北京市教委体美处有关人士表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学上午第二节课之后须安排二十多分钟的课间操,因为学生上完两节课后身心状态需要调整,“担忧学生安全而不许学生出来活动是‘没道理的’。”
知心姐姐杂志社的钟副主编称,孩子天性是活泼好动,长时间静坐可能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导致憋闷想发泄的情绪。学校应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安全教育,消除校内的安全隐患,而不是采取过多的强制性安全措施。
《北京晨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