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寺放生池内的两只老鼋从明代徐氏建园时,就一直安居在此,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据考证是世界上已知最长寿的动物。一首《西园观神鼋》诗曰:“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游园观鼋也成为西园寺著名的景点之一。
据西园寺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只老鼋一只椭圆形、一只长圆形,一只取名为 “圆圆”,一只名叫“方方”。目测下来,两只老鼋的身长都达一米五左右。但是,“你想亲眼看到它们的身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鼋喜欢清静,也有点怕羞,不喜欢人多。天气晴朗,它会从水中偷偷探出小脑袋,先左右瞄一番。如果心情好,再加上天气暖和,它还要爬上池中的小岛,晒个10多分钟太阳。但是,只要外面一喧闹,老鼋就再也不肯出水了。9月20日下午2点,苏州西园近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内,只有一些鱼和乌龟在水里嬉戏,看不到任何老鼋的影子。每天都到西园寺帮忙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与两只老鼋有着很深的感情。“一般是在三至十月间,春夏秋三个季节中,它们出来的次数比较多,冬天基本上不浮上来,怕冷。”她说。
在3个小时的等待中,记者始终没有见到老鼋的尊容。但在放生池岸边,放置着两个按一比一比例塑成的老鼋铜像:背上的壳犹如养蚕的竹匾一样大,头部伸出有近半米,双目圆瞪,栩栩如生。
西园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它们的生活环境,放生池的水与运河相通,都是活水。1989年夏发大水,池水漫溢,老鼋爬到了岸上。后来,还得靠四个大汉才把它抬起送回了池中。而且,当时为了试验老鼋的荷载能力,一成年男子站到它的背上,它居然还能继续爬行。
苏州动物园内的老鼋早在1954年前就已经存在,天气好时也会浮上水面。老鼋被国家列为珍稀动物,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每月给老鼋的粮食也有定量:麸皮一百斤,下脚粉一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