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名城盛会·展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快报邀您一起欣赏“原生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快报邀您一起欣赏“原生态”
《留住我们的根》大型展演明天上演,视听盛宴不容错过
胡玉梅
  南京最原汁原味的表演是什么样子的?明天下午4点,我们将让你一睹为快!由现代快报、南京市文化局、白下区政府联合举办的《留住我们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将在汉中门广场上演。届时,市民们不用掏一分钱,就可以感受到来自南京民间的古老舞蹈、鼓乐和语言类表演。本次展演的总导演王露明告诉记者,这次展演共有9个节目,个个都是南京最具特色的活态文化,让市民感受一场来自民间的视听盛宴。

  留左大鼓

  【特色】

  金陵第一大鼓

  留左大鼓共有大号、二号、三号、四号鼓。大号鼓直径2.2米,高1.8米,重340斤。“金陵第一大鼓”美誉于2002年开始拥有,自从中国历史上有大鼓的记载以来,这是最大的一面鼓,也是江苏省内直径最大的一面鼓。“鼓声一响,人心就齐”,相传留左大鼓是隋末唐初的大将罗成留下的,由于老艺人的流失,留左大鼓一度消失,一直到2002年才又“活”了过来。

  【备演】

  特意增加8面鼓

  此次展演,留左大鼓是第一个亮相的节目。昨天在“名城会”的开幕式上,留左大鼓已经露面,在一个10米长的大卡车里,写着“金陵第一大鼓”6个红色大字的红色大鼓特别抢眼,记者看到,要五六个男子汉才能把这面大鼓从车内搬到演出场地。留左大鼓的第六代传人曾先文告诉记者,留左大鼓是“名城会”的必选项目,为了参加“非遗”展演,不仅增加了8面鼓,还把所有的鼓都重新油漆一新,在表演形式上,增强了和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新增加的8面鼓,先围成一个圆圈形成一面大鼓的模样,表演的选手并不是静态的,他们会跟着锣鼓敲打出的音乐翩翩起舞。

  东坝大马灯

  【特色】

  民舞“活化石”

  高淳县东坝大马灯起源于唐朝,兴盛于明朝,被称为民舞“活化石”。大马灯的表演,最关键的是马,是按1:1.5的比例编织的,有1.6米高,1.9米长。表演的时候,一人控制马头,一人控制马尾,中间还有马鞍,马鞍上有一个穿着戏服的小孩。东坝大马灯一度失传,于1981年重新“活”了过来。

  【备演】

  重新扎了7匹马

  在中华门城堡的城墙底,记者看到,马的全身用真马颜色的棕色绒布制作而成。东坝大马灯领队、东坝镇东坝村主任汤春山找来两位壮汉,一个钻进了马头,一个在马尾,顿时一匹“马”复活了。汤春山笑着对记者说,这次为参加非遗展演,他们重新制作了7匹马。表演时,马队走的队形既有“天下太平”四个字,又有梅花阵、一点阵和“刘备点将”四个字,不过,这些队形都是边演边走形成的,市民们要仔细观看,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

  六合鲜花调

  【特色】

  《茉莉花》的“土壤”

  因为《茉莉花》,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六合民歌鲜花调。然而在六合,已经很少有人会唱鲜花调了。邵长荣,是六合唱民歌的头牌,他能用男子高亢嘹亮的嗓音唱出18岁女孩的柔美婉转。此次快报的非遗展演怎能少得了他?他将唱响最拿手的《鲜花调》和《陪送调》。

  【备演】

  这两天不准再唱

  负责这个节目的六合区第一文化馆馆长吴梅告诉记者,因为最近南京市文化节、名城会的活动特别多,邵长荣总是被邀请出去演唱,特别累。得知快报将举办《留住我们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也邀请了他,文化馆领导特地让他在这两天不要再唱了,“因为邵长荣歌唱得好,当地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唱上几首,万一把嗓子唱坏了可不得了!”谈到排练,吴梅说,邵长荣张嘴就来,根本用不着排练,原生态嘛!倒是为他伴奏的师傅们要聚在一起排练好几次。

  方山大鼓

  【特色】

  活泼的民间舞蹈

  又名“麻雀蹦”的方山大鼓,是江宁方山一带的民间舞蹈。相传太平军进驻方山时,农民根据秋收后麻雀在稻场上欢蹦啄食的情景编成舞蹈。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

  【备演】

  农民不需排练

  因为应邀参加昨天下午名城会的入城仪式,这两天方山大鼓的演出队伍一直处于“备战”状态。江宁区文化馆副馆长陈宁告诉记者,此次他们特地带来了20面大鼓,“鼓越多,越隆重。”因为平时农民们一直坚持在打,所以根本不需要排练,只要排一下队形就可以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