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全面、客观和翔实地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采用大场面和小故事的双线结构,生动记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半岛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
坚守5昼夜
第一仗打完了,毛泽东还是没忘了第三十八军这个头号主力。
11月5日,在宣布结束第一次战役的同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我第三十八军对当面之敌伪军第七师似尚有歼其一二个团的机会,望令该军尽力争取之。”
看看,第三十八军成了个需要特别关照的孩子?梁兴初觉得自己那张瘦长脸简直找不到地方搁了。还不赶紧想法把脸找回来?!
除了在飞虎山、月峰山等正面防御阵地顽强抗击敌人外,梁兴初要求各部组织主动出击,能捞一把就捞一把,没有大鱼就逮虾米,反正不能没有下饭的菜。第三十八军再也丢不起人了。
守备月峰山阵地的第三四二团天天都在山上跟敌人争来抢去。团长孙洪道、政治委员王丕礼觉得不是意思,看着别的部队频频出击也很是眼馋,就商量着利用夜晚出击,好歹捞它一把。可自己的3个营全在山上蹲着打防御战,抽不出兵力来。
架不住馋虫勾引的孙洪道、王丕礼思来想去,想到了团里还有许多捞不上仗打正在牢骚满腹的担架队员,决定放他们出去见见世面解解馋。担架队没枪没炮,一人发了4颗手榴弹。任务很简单:瞅准地方把它们给扔掉,别剩下一颗两颗的回来。
深夜,担架队员们沿着电话线摸进韩军第七师营地。先捡洋落,割电话线、收集枪支弹药等等。然后每个帐篷塞进几颗手榴弹,完了撒腿就跑。担架队全回来了,无人伤亡,也不知道炸死炸伤多少敌人。能看见的效果是月峰山阵地一连3天没有敌人来打扰。
第三四二团也清清静静安安稳稳休息了3天。飞虎山的第三三五团范天恩却撑得很苦。美第八集团军几乎所有的机动炮兵都向他倾泄钢铁,空中也有飞机助战,炮火齐放的密度很大,甚至撞上了他们自己的飞机,这种阵势在国内战争中的确是从未见过的。
11月7日,第三三五团已经经历了4天的连续战斗,几乎弹尽粮绝。向师里要,师里总是回答说弹药未到,要求从敌人手中夺取弹药守住阵地。而据侦察员报告,李伪军又调来一个团的兵力。第二天,第三三五团防御战的主要武器就是石块和刺刀了。
敌人也知道共军没弹药了,每次一败下来便伏在志愿军阵地前30米处休息,几分钟后又冲上来。从日出到日落,阵地反复易手。连喘口气儿抽支烟的工夫也没有。前沿第五连连排干部大部分伤亡,全连连伤员在内只剩下20多人。还是扛住了韩军3个团的轮番冲击。
11月8日晚,范天恩接到了师长杨大易一个电话:“范天恩,到师部来受领新任务。”范天恩匆匆忙忙赶到师部,杨大易劈头告诉他部队立即撤出阵地,后撤30公里。
范天恩一听就急了:“军隅里是通向鸭绿江的补给要地,好容易我们才控制住它,再退就过鸭绿江了,我怎么向下边做工作?”他们哪里知道,毛泽东、彭德怀又在编导一出好戏,正等着他们这些演员梳洗打扮粉墨登场呢。
第三三五团在穿插中一举攻占了飞虎山并坚守5昼夜,抗住了韩军3个团的轮番进攻,毙伤俘敌1800余人,为志愿军主力完成第二次战役的部署和准备争取了时间,也打出了四野头号主力的风采。
多年后,日本一本军事名人录收入了范天恩的大名:范天恩,1950年任团长。率部参加韩战,于第一次战役中,指挥只有短火器的一个团(政委赵霄云)穿插到联军后方,攻占了飞虎山(622.1高地),威胁第九军补给基地。后受联军南韩第七师及美五团一部在大量空炮战车支援下的反扑,坚守5昼夜,主动脱离敌军,是以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