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去年7月1日,广州的洛溪大桥成为我国第一座因为舆论压力而不得不“还贷期满停止收费”的大桥。时隔一年多,洛溪大桥又开了全国的先河。9月20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对于洛溪大桥收费期间的审计结果显示,收费17年来,洛溪大桥累计收入14.585321亿元,贷款全部还清后尚余292.56万元。
结果出炉后,舆论在叫好的同时依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如支付给银行的巨额利息、超过规定标准的管理费支出等,均招致了不少质疑。审计洛溪大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审计中国的公路桥梁收费制度。人们希望审计部门能够把审计报告做得更细一点,把问题揭露得更充分一点,这样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对洛溪大桥的审计也的确不应留下一堆问题后草草结束。但毕竟瑕不掩瑜,审计报告的未竟之处并不能掩盖其巨大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它给我们开辟审计公路桥梁收费的一个先河,秩序混乱的公路桥梁收费将有望被套上审计笼头。
诚如广东省政协委员王则楚解读此次的审计公告时所说:广东还有70多座非经营性路桥收费站,还有一票制收费,是否也应该公布其收支等资金使用的审计结果?对于涉及百姓利益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项目收费,是否也应该加强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事实上不仅是广东,全国各地“到期不搬、照收不误”的收费站都需要审计部门的强势介入,事关百姓生活的诸多民生收费更需要审计部门的介入。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现在只希望这种审计工作能够制度化,让越来越多的道路桥梁收费过过审计的堂,给我们交个老底。 (尹之 江苏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