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封面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功夫在“下联”之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2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功夫在“下联”之外
千元“绝对”中奖者苏逢彦还是书画高手
  昨日快报公布了与上联“千里重山,山山叠日出”最为匹配的下联为“三弯湾口,口口看潮回”,一时,诸多参与者对下联作者苏逢彦先生充满了好奇:这位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究竟是何许人物?为何能够一举夺魁?

  昨天下午,老人来到快报领奖时,向记者讲述了他陶然自得于书画诗词的晚年生活。由是可知,老人获奖并非偶然。领奖之后,老人又填词一首,供有兴趣的读者们赏析。

  最佳下联提供者苏老:刚领大奖又赋新词

  5岁就能“对对子”

  “我家书香门第,祖上六七代都是读书人。”苏老称,拿近的来说,苏老的外祖父就是进士出身,历辈举人秀才不计其数。从小受到家庭熏陶,他就对文学与美术都非常爱好。记忆中最早的一次对对子,是在他5岁那年。“我父亲出了一个‘桃子’给我们几个人对,哥哥姐姐都讲了他们的答案。我当时对的是“豆儿”。对过这个下联以后,我还跟我爸爸说,里面这个‘儿’字是虚词。这让我父亲非常惊讶,说这小孩子一点大,就知道实词虚词了!实际上我当时也不晓得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入学后,苏逢彦各门功课都不错。在那个重理轻文的年代,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弃文从工,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苏老选择这个专业时,家人曾为之惋惜。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自动化领域的钻研达到行业上乘水平,他当过电力学校老师,做过水电工程自动化改装设计,还曾担任过《电力自动化设备》编辑部的主编。“现在我已经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了,属于最‘高级别’。”

  退休之后重拾旧好

  然而他对书画诗词的眷恋之心始终未曾消歇。18年前从南京自动化设备总厂退休后,他开始“闭关练功”。“每天就翻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那些线装古籍,看书,看字画,然后自己画画,研究对子。买了几百本学习的书呢!”琢磨多了,就开始有一些书画作品在报纸上发表,上门求字求画的人也多了。“现在每天忙得很,还欠了人家好几幅字画!”老人神清气爽,很是自得。

  这次成为千元大奖得主,却在苏老意料之外:“太谢谢你们了!也要感谢评委!这个下联,我确实是费了心思的。但主要是参与,还真没想到能得大奖,真是惭愧!”

  这次快报举办的征集下联活动,苏老很早就看到报道了。到9月16日,见最佳下联还没出来,他不免跃跃欲试:“对联的六要素我是清楚的,那天郭老又特地强调了一下,因此我严格按照六要素的要求来做下联,就弄出来了。”苏老说得很轻松:“可真是没想到这个大奖就落到我手里了!谢谢快报提供的奖金,谢谢郭殿崇先生、袁裕陵先生和林嘉绪先生三位评委,也要谢谢那位出上联的潘中新先生!”

  读者提出不同意见

  不过,苏老的下联并没有征服所有的读者。无锡一位姓李的小伙子昨天打来电话对下联提出商榷。他说,上联“千里重山,山山叠日出”,两个“山”重叠成为一个“出”字。而下联“三弯湾口,口口看潮回”,两个“口”字何以构成“回”字的?是“看”出来的吗?在这里,“看”在“口口”和“回”之间显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他认为,把“看”改为“恋”恐怕更好一点。

  记者把小李的意见转达给苏老。苏老表示,他的下联并非尽善尽美,况且,对联这东西套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快报征集下联的活动结束了,但这不妨碍继续探讨。他欢迎读者提出商榷意见,这不仅使下联更贴切更精致,还能在讨论中再现对联艺术的非凡魅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中国特有的古老艺术。

  临行前,苏老又想起了一桩事:“我刚填了一首《满江红》,是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言毕,老人摸起纸笔,一挥而就:“呶,就是这一首。见笑了!”

  快报记者 吴聪灵

  实习生 陈雪娇

  

  【附件】

  满江红

  苏逢彦

  今年三月曾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悲愤难抑。而日本右派却抹杀事实,矢口否认。值此“九一八”事变75周年之际,填此词以书愤。

  义愤填膺,睁怒目,痛陈史迹。忆当年,石城蒙难,秦淮嚎泣。日寇铁蹄蹂国土,金陵民众遭殃劫。举屠刀,滥杀我同胞,何惨烈!

  三十万,英魂绝;卫中华,耻当雪。观江东展馆,铁证陈列。累累尸骨惊赤胆,桩桩罪债啼殷血。太猖狂!“日右”要翻天,谈何易?!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