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一直是干燥无雨的天气,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口唇干燥,鼻咽冒火,大便干结。中医专家说,以上种种表现是秋燥导致的。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这样的秋燥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特邀专家
孙伟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
魏睦新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许慧莉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案例】
入秋后感到不对劲
在南京一家机关工作的李女士,今年50余岁,入秋后,她感到非常不对劲,总感到咽喉不适、咳嗽、口唇发干,还有心烦、大便干的症状。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孙伟说,这是典型的“秋燥病”症状。孙伟给她开了生津润肺的中医方子,又建议她在饮食上进行调理,一个多星期后,李女士的这些症状消失。
孩子鼻出血多起来
“秋燥”让孩子频频出现鼻出血现象,南京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最近每天都有二三十例鼻出血患儿前来就诊,这些孩子大多出血量不大,出血前毫无预兆,猛然之间鼻血就流淌出来。
据介绍,儿童的鼻粘膜血管丰富 ,细小而脆弱,秋天气候干燥,鼻粘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 ,鼻内容易结痂,再加上小孩大都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就会导致鼻粘膜的毛细血管破裂,发生鼻出血。
【对策】
平补、清补有讲究
如何应对秋燥?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睦新教授和中医科的许慧莉主任医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一般人群宜平补,这是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而提出的一种进补法则,可选择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山药、莲子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宜多吃一些梨或萝卜、银耳、百合,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少食辛辣之物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也可在秋季每日喝一杯蜜茶,有助于润肺止咳。
对于阴虚人群宜清补,要多食具有滋阴润燥之品,如银耳、甘蔗、梨、蜂蜜、藕、乌骨鸡、豆浆、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还可多食米粥来益胃生津。
秋季养肺要常补水
另外,对付秋燥要重视补水。秋季养肺的最简便一招是积极补充水分。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
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够。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可以有效补充水分。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口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如百合梨:汤梨1个,百合、麦冬各10克,胖大海5枚。梨与百合、麦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时加冰糖,吃梨饮汤。
【提醒】
秋燥:口唇干燥还上火
“秋燥病”有三类
孙伟介绍,由于夏季过多流汗,人体各个组织水分不足,到了高温的初秋,干燥空气易伤人阴津;秋天早晚偏凉,午间偏热,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人体就会感受燥热病邪引发“秋燥病”。“秋燥病”有三类:一是咳嗽、咽干、鼻燥、便秘等,如果失于调理,邪燥入肺,就会出现咳嗽,咽喉疼痛、口渴心烦、发热发烧等,燥热传入胃肠时,则易形成便秘;二是皮肤干燥、口唇发干等;三是秋燥还容易引起眼睛干涩等症状。如有基础疾病者,还易引发、加重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进补又不可乱补
魏睦新和许慧莉两位专家介绍,进补不可乱补,有五不可:一不可盲目进补,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服用激素可诱发肿瘤,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二不可见补进补,任何补的东西服用都要有度,过度则害;三不可虚实不分,对症用药才能起效果,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四不可以药代食;五不可无节制进补。实习生 蒋振凤 快报记者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