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烽火摇篮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逃难逃到赵妈妈怀抱
· 我父亲是保育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逃难逃到赵妈妈怀抱
戎华
  院长妈妈最怕

  孩子们心灵再受伤害

  直三院在重庆土主镇,一个比较偏僻的乡下。杨蓉芳转入该院的时候,成为一名三年级的保育生。

  赵院长除了经常到教室巡视,公开场合很少讲话。每周一的升旗后的讲话,基本都是教导主任或者教课老师发言。所以,在杨蓉芳最初的印象里,她用了“严肃”“沉默寡言”“不爱笑”这三个词来形容赵妈妈。过了很多年以后,杨蓉芳才知道,原来赵妈妈还有一个身份———中共党员。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杨蓉芳最初对这位院长妈妈的印象。

  “有一天,学校传出消息,第一保育院要来直三院挑选一些漂亮的学生。三年级的杨蓉芳和其他孩子一样,听到这个消息后,暗暗地期待自己被选中。可是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过了一阵子,杨蓉芳才弄明白了其中的曲折。“原来,因为第一保育院是被作为模范和样本的,许多政要都被组织去该院参观,然后募捐一些经费,所以,就希望多一些漂亮的学生。院长赵妈妈拒绝了第一院的要求,她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没有被挑选中的孩子自尊心会受到伤害。”

  用母爱的温暖感化难童

  有个女孩,只有两岁多,刚转来的时候又黄又瘦,只会哭从不讲话。有人便断定她不是个呆傻儿,也是个哑巴,埋怨不该接收她。赵院长抱着孩子,发现孩子的眼睛又大又黑,她断定,孩子应该不是生理缺陷,而是心理有障碍。于是,她嘱托阿姨们多关心她、照顾她,多和她说说话。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有一天,她听着小朋友们唱歌,拍起手来,后来竟小声地跟着大伙唱起来,歌声刚停,她突然小嘴一咧,冲着老师清晰地喊了一声“妈妈”!这下可把老师们乐坏了。

  赵院长事后总结说:“两三岁的孩子,从没有得到过母爱和温暖,小小的心灵受到多大的创伤啊!我们不能失去耐心,不能歧视、疏远她,而应该温暖她受伤的心灵,使她得到快乐,感受到妈妈的爱,她才会融入到集体中来。”

  用板凳打流氓

  “赵妈妈”是在用心爱护孩子们的。“学校有个学生被当地的一个流氓欺负了,赵妈妈知道后,非常气愤,派人去把那个流氓抓到学校,当众命人用板凳打那个流氓。赵妈妈把那个学生接到自己宿舍去住,跟自己一起吃饭,等那个学生情绪平复后,就悄悄地安排她转了学校。”杨蓉芳回忆说。

  快报记者 戎华 邢志刚

  【相关人物:赵君陶】

  赵君陶,1902年出生于酉阳县龙潭。1925年在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受进步思潮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邓颖超同志推荐她到重庆第三保育院任院长。赵君陶在第三保育院工作长达6年零9个月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她和她的同事共抚养了800多名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儿童。

  战火烧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这一年,杨蓉芳5岁,她生活在河南开封。

  1939年初的时候,局势更加混乱。杨蓉芳被在当地邮政局做职员的父亲放进了箩筐,用担子挑着开始逃难。因为战争持续,逃难的一路,杨蓉芳辗转换过好几个地方,从湖北的老河口保育院、到重庆的第九保育院,后来又到了北碚。直到进了直属第三保育院(简称直三院),杨蓉芳的生活才相对安定下来。接纳她的是当时保育院的院长赵君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