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全面、客观和翔实地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采用大场面和小故事的双线结构,生动记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半岛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
战局扭转
不论他持多么激烈的反共态度,不管他有多少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公道地说,作为大军统帅,麦克阿瑟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杰出者之列。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他就乘自己的座机飞往朝鲜,在水原机场险遭朝鲜人民军空军的一架雅克飞机攻击。降落后,不顾疲劳,立即要赶往前沿视察。
麦克阿瑟冒着危险在溃逃的南朝鲜军队和逃难的平民中穿行,然后顶着细雨,蹚着泥水,来到汉江边的小山上。遥望着在一片火海中的汉城,他感觉到:南朝鲜军队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北朝鲜人的进攻的。
在驱车返回的路上,五星上将已开始在胸中勾勒未来的战局,当他伫立汉江边的山头上时,已经选定了两栖登陆的地点:汉城以西20公里的仁川港。
姜,果然是老的辣!其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已年逾七旬。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赶紧稳定正在急剧恶化的形势。
美军地面部队投入战斗后,并没有像麦克阿瑟预计的那样使战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第八集团军部队仍在节节后退,到8月初,已经退到了洛东江一线。金日成已宣布,要使8月成为全部解放祖国土地的月份。
此时的麦克阿瑟,再也不敢把朝鲜人民军看作“一只手即可对付”的、一触即溃、训练差劲的乌合之众了。相反,他认为朝鲜人民军是“顽强的对手,指挥得当”。从朝鲜回到东京,麦克阿瑟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首先阻止北朝鲜军队南进,然后,在仁川附近登陆,切断其补给线,南北策应,一举将其击破。”
然而,实现这个意图的首要前提,是沃克的第八集团军必须守住洛东江防线,必须守住釜山外围。整个朝鲜都可以让给北朝鲜,唯独不能让出釜山环形防御圈,否则任何登陆行动都将会被置于无用之地。
现在最让人不放心的恰恰就是这个“前提”。看到在釜山防御圈里苦苦撑持的沃克,麦克阿瑟感到,仅靠第八集团军现有部队已难当此任。无奈之际,他只好将骑兵一师改赴釜山登陆,增援沃克,自己另组部队担负登陆作战任务。增援部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釜山。剩下的就该看那杂种小子沃克的了!
虽然“联合国军”此时的人数已超过朝鲜人民军,虽然“联合国军”的地面炮火和空中力量远优于朝鲜人民军,但仍然无法抵挡朝鲜人民军的攻势。瘦小的人民军战士能整天在酷热下翻山越岭,而牛高马大的美国士兵却没有几个能经得起这番劳累。头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的将军们开始意识到,在朝鲜,仅靠兵力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冒着炮火频频奔走于前线的陆军中将沃克,面对这样一群宝贝少爷兵,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位粗鲁的中尉。沃克真是到了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的程度。
然而,战局越往后发展,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就越呈疲软之势。整个洛东江战役进行了近一个月,虽然杀伤和俘获敌军3万余人,将敌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但自身损失也非常严重。
在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下,朝鲜的军需军工生产也被破坏殆尽,运输线上所有的桥梁都被炸毁,有些已被反复炸毁多次。朝鲜人民军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已呈现严重危机。
而沃克手中的底牌却越来越硬。随着增援部队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达,釜山防御圈内的“联合国军”与面对的朝鲜人民军的兵力对比出现逆转,8月上旬已达到2:1。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越来越困难,冲击势头越来越弱,最终陷于停顿。8月底,战斗开始呈胶着状态。沃克稳住了阵脚。危机走近了金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