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绫庄巷37号、60岁的朱蓉有200平方米的私房,26年来,她把出租房当事业做,但是,她只愿把房子租给没有找到工作、经济状况不好的外来工。多年来,她放弃了住别墅,与国外亲人团聚的机会,专心经营她的事业,而且,还乐此不疲。
7元日租房,拒绝南京客
“能不能租间房子给我们过渡一下?”昨天上午,家住颜料坊的王先生来问朱蓉,这已是他第三次登门了,他的房子要拆迁。“不好意思,我家房子只租给外来工。”朱蓉婉言拒绝了他。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的老规矩了。
3小时内,她先后拒绝了4名房客。还有一名是在酒吧工作的小伙子。对方求了她半天,她就是不答应。她担心他下班迟,影响其他房客。“大嗓门的我也不收!”朱大妈笑着说,她是个挑剔的房东。
事实上,她的房子很旧,陈设也很简单,只有床和吊扇,而且地段也不好。她从不打广告,就在门口做了个小灯箱。不过,生意很好。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慕名来投宿,他们大多是没找到工作,又住不起旅社的外来工。
“我听老乡说这里便宜,房东人好。”来自安徽蚌埠的老刘,露出一口黄牙,憨憨地笑。
的确,在朱家住一个晚上,只要7元钱。如果有人经济困难,吃不上饭了,房东还会烧四菜一汤“款待”。
出租26年,收了一堆借条
其实,朱家76年前就开始出租房子了。朱蓉的外祖父是当官的,家中不缺钱花。出租房子的,是她的外祖母朱郑氏。不过,朱郑氏也并非完全为了赢利,她看到很多外地来宁谋生的人很困难,就把房子廉价租给他们。
1980年,外祖母去世后,朱蓉开始当家。她的房子只租给外来工,她也常帮助一些无钱返乡的民工。在她的抽屉里,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借条”,数了一下,竟有42张,有的借10元,有的借20元,最多的借了70元。朱蓉说,借钱的都是她的房客,他们有的没钱回家,她便解囊相助。
“没有一个人还过!”她淡然地笑了,语气里没有一丝抱怨,还一如既往帮助房客。她说,自己从没有指望他们还钱。朱蓉有退休金,不愁吃穿。她甚至没有细算过出租房子,究竟赢利了多少,关键是她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曾经的房客,常来看看她
朱蓉有私房共10间。其中9间,她各铺一到两张床出租。还有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的大房间,里面放了4张高低床,共有8个铺位,其中一个铺位,她留给自己,其余都出租。
每天,她会等房客全部睡了再睡。“我跟他们睡一个房间,是怕有人拿别人东西。”她说,这招很灵,没有人在她的出租房内丢过财物。
由于口碑好,她的出租房经常客满。为了让房客有个落脚之处,她经常不得不把自己的床位让给房客,自己睡在门口的桌子上。这一点,左右邻居看得很清楚。
她的举动,感动了不少外来民工,天津市河东区七经路的孙宇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电话里,孙宇先生激动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地方,那里的房子不好,房东人好。”
孙宇第一次入住朱家,是2003年冬天。当时,她的床位已经全部出租了,可他比较了周围价格,觉得住在朱家最划算,他在朱家门口等了20分钟,朱蓉实在不忍心,便把自己的床位让出来给了他。更让他感动的是,她还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给他暖身子,里面还有一只鸡大腿。“我特别感谢她,现在只要路过南京,我都会去看望她。”孙宇笑了。
还有一个叫孙刚的小伙,今年大年初三,他从老家来宁,入住朱家当天,他只吃了两袋方便面。朱蓉了解到他拮据的情况后,烧饭时就给他做一份,早晨两个鸡蛋一碗面条,中餐、晚餐都是四菜一汤。
为了出租房,放弃移民
在南京,朱蓉举目无亲,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她的亲人都在台湾、加拿大。
绒庄新村社区主任黄岳勇介绍,几年前朱蓉的父亲回国探亲。进门刹那,老人流泪了,也竖起了大拇指。老人在加拿大买了别墅,而女儿还蜗居在简陋的平房内,老人很舍不得。但是,老人又不得不夸这个女儿:“她太坚强了。”
父亲多次提出让她移民加拿大,全家团聚。但朱蓉不愿意。她说,自己的幸福感,不是住别墅,也不是吃好的、穿好的,“我想干的事情,干成功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我是外祖母带大的,我要把外祖母留下的事业干好!”快报社区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