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中国·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教育部截留4771万四六级考试费
· 一次考试几千万进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1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次考试几千万进账
考试市场需规范
半月谈
  近年来,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考试经济成为一块诱人大蛋糕的背景下,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层出不穷,甚至某些主办单位也从中获取到巨大的部门利益。专家认为,对考试市场加以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每年上千万人考试

  “刚考完职称英语,又得准备计算机等级考试。”前不久,北京的张小姐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交了350元,报名参加了计算机考前辅导班,希望能顺利通过取得资格证。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多个证书多条路。”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社会上考试种类繁多———除了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就学资格考试,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各种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考试,还有托福考试、GRE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各种能力、水平考试,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考试时代”已真正来临。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报名参加各类考试的人有上千万之多。据了解,“考试热”的形成,既有正常的因素,如需要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不断增加等。同时也有一些非正常的因素,如一些部门在利益驱动之下热衷于设置考试,以及一些培训机构刻意炒作等。

  职称外语考试年入数亿

  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目前一些考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89年以来违规集中各地考试费2.24亿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并从中坐支相关考试费用等1.9亿元!

  而对于每年的职称外语考试,有人曾做过估算,包括报名考试费、参考图书费、培训费在内,每人为考试的支出一般不低于200元,而每年上百万人报考,参与者支付总额可能高达数亿元之多。仅以职称外语考试教材而言,据2002年的保守估计,《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便能获利1.76亿元!

  北京参加过职称外语考试的王小姐说:“有一点我想不明白,为何取得了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后仍不能免试职称外语考试呢?为了这个考试,我又得花费一笔钱。”

  据业界人士透露:“目前有些考试举办一次就有几千万元进账,而且都进了部门小金库。这些钱的用途和去向,对外界来说永远是一个谜。”

  “考试热”催生畸形产业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的“考试热”还催生了不少畸形现象,比如“枪手”猖獗,考试辅导班鱼龙混杂,盗版教科书、参考书充斥市场等,给社会带来了混乱。

  首先,培训市场混乱。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有固定办公场所、专用教材和50万元注册资金并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才能举办培训班。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资质不够的民间培训机构滥竽充数,办起了各种培训班,有的甚至为了争夺生源大打出手。

  其次,出版市场的正常秩序受到冲击。考试用书的畅销使得各家出版社争先恐后出书,缩短出版周期、提高图书价格。盗版者更是不甘落后,既误导了考生,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三,“枪手”替考之风愈刮愈烈。记者在网上看到,不但“枪手”供求信息多如牛毛,有一些不法机构甚至还干脆成立了作弊公司,从抄题到答题,再到传题,形成了流水作业。

  考试应该回归理性

  “考试主管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牟取利润,是一种典型的权力寻租!”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教授认为,这些不正之风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也惟有通过改革,彻底清除这些不正之风赖以生存的土壤,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行政法专家应松年认为,政府主管部门要做的是对各类经营行为进行适当监督,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谋利。

  教育界人士指出,各种考试的设置,应该以培养应试者素质为出发点,引导他们成为适应多元化就业市场的人才。《半月谈》供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