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体坛·网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莎娃:我要疯一夜
· 美网 传奇巨星完美谢幕
· 男单 罗迪克决战费德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1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首次封后美网
莎娃:我要疯一夜
王振
  一双翅膀

  球场上,莎拉波娃又换上了那件晚礼服式样的黑色连衣裙,星星点点,映衬着阿瑟·阿什中央球场的夜。

  “我试着做些改变。过去4次,我每回都输给海宁,总应该有些原因。”莎拉波娃有备而来。她只给了海宁一次破发机会。她更坚决,也更有目标性。“她的反手太厉害,那我就把球打到她的正手。”莎娃强有力的发球,限制了海宁的回球攻击性。海宁不得不承认,“她根本没有给我任何机会。她比以前更稳定,发球更有力。”

  老爸的黑色广告T恤上,写出了父女俩最真实的心态:我的感觉放松极了。是的,你听到莎拉波娃娇嗔的告白吗?———“给我一双翅膀,我就能飞翔。”

  一根香蕉

  也许,WTA会因为莎拉波娃引发一场变革,一根香蕉引发的变革。

  在比赛时,莎拉波娃的亲友团中,又有人举起一根香蕉,拿起空水杯,还伸出指头做了个“4”。之后,球场上莎拉波娃吃了香蕉,补充水分,战术突然有了变化。

  在1/4决赛和半决赛中,莎拉波娃都被人质疑接受场边暗语指导。她的父亲,常常举起香蕉,或是做着其他手势暗示女儿去洗手间稍作放松调整。这已经不是莎娃第一次在美网赛场上这么做了。2年前,她曾因为这一违规行为被罚款500美元。

  但莎娃说,香蕉只是香蕉,空水杯只是空水杯。那么那个“4”呢?“我没看见”。回答干脆。“今天可是我的大日子,我想一直高高兴兴的。”海宁却有话要说,“我们都希望在最公平的条件下进行较量。那么,潜在的不公平,是不是有办法改变呢?”

  一种铭记

  她生在俄罗斯,却得宠遥远的美国。莎拉波娃的一切一切,已经太美国化。

  莎娃提早来到了纽约,CBS为她专门拍摄了《玛丽娅击中曼哈顿》的电视专题片。根据设计,她以奥黛莉·赫本为造型,“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更像莎拉波娃。”

  如今,美国给了莎拉波娃另一种铭记,“我一辈子最好的回忆。”17岁温网夺冠时,那个哭哭啼啼的女孩还很青涩,“捧起奖杯时,感觉是一种恩赐。”现在,她顽强了许多,“我感觉,美网也会因为我的名字,有另一种光环。”

  “睡个好觉。”她突然摆起手来,“哦,不不不,应该要疯上一夜。爸爸不会管我的,今天我说了算。”心怡

  昨天,直落两盘以两个6:4战胜2号种子海宁,莎拉波娃跪倒在地,双手掩面。她,又跳了起来,一蹦一米高。在这座“世界上我最爱的城市”里,19岁的俄罗斯姑娘生平第一次封后美网。她跃上看台,找到老爸尤里,搂着抱着亲吻着,“爸爸,我爱你。”这一刻,全场的喧哗似乎已是静音,莎拉波娃只是个撒娇的女儿,向父亲讨表扬。

  怀里的奖杯盖子,“扑通”掉在地上,吐吐舌头,往杯里瞅瞅,莎娃咯咯咯地笑成一团,“这里面装着的,都是我的。”装着什么?那是无穷的快乐,还有19岁少女的成长故事。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