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他这样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密电
· 亲见中非原始森林中的“矮人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亲见中非原始森林中的“矮人族”
  前不久,我随四川省作协采风团赴中非共和国访问,曾到过一个富有魅力的地方———蒙贡坝,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矮小的人———俾格曼原始部族的聚集地。

  初遇“小矮人”

  当时,为了沟通,我们从蒙贡市政府请了一位向导同行。

  日已偏斜,车开到了公路的尽头,我们取出面包、五香牛肉等食物,狼吞虎咽起来。

  忽然,一位同伴“呀”地惊叫一声,我们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禁不住呆住了:不知从哪儿冒出三个矮小的女人。这是三个赤身裸体的女人。她们则大大方方地向我们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还有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

  虽说我们此行的目的正是寻访俾格曼人,早先在电影里见过他们,但那毕竟是在银幕上。俾格曼女人的出现,让我们有些惊慌。向导见状忙说:“俾格曼人都是不穿衣服的,请大家不必介意,否则,会伤害到她们的自尊心。”此时两位少女已经来到我们面前,扭动腰肢跳起舞来。我们的心情也一下子松弛下来。

  矮人,果然名不虚传。那位怀抱孩子的母亲算是高个子,大约只有1.3米左右。她们的皮肤并非黑色,而是一种淡淡的浅棕色,除了身材特别矮小,在外形上与一般黑人无异。短而弯曲的黑发,椭圆形的脸庞,扁平的额头和鼻子,厚厚的嘴唇向外翻起,在棕色皮肤的映衬下,牙齿显得特别洁白。

  令人惊奇的是她们长年累月生活在茫茫的原始丛林中,赤身裸体,任凭风吹雨打,皮肤却仍细嫩而富于光泽。那女孩微微隆起的胸脯,似芽苞初露,那姑娘的乳胸高耸如蓓蕾初放,那母亲的两乳微微下垂,正奶着孩子。

  望着眼前这两位天真无邪的女子,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圣洁崇高的感受,仿佛在欣赏哪位艺术大师的杰作,又仿佛面对着三尊女神,我惊异于造物主的神奇。

  林中小村庄

  三位俾格曼女子的出现,预示着附近就有俾格曼人的居所。

  果然,车行一段路,忽然眼前一亮,一个真正的俾格曼人的“大村庄”展现在眼前。

  这是茫茫原始丛林中一块难得的空旷地,约有二三亩大小。高高的热带树木,似一道绿色的城墙,保护着村庄。

  俾格曼人过的是游猎生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就要另觅新村址。

  空地上,散落着几十个又矮又小的半圆形“窝棚”,在村庄的正中间有一幢长方形的茅草屋,犹如鹤立鸡群,特别引人注目。

  “那是酋长的‘宫殿’。”向导说。

  一听是酋长的居所,我们赶紧进“宫”参观。这实在是一间极普通、极简陋的茅草屋,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铺在地上的席子。

  这是一张用树皮制作的独特的席子,厚约两厘米左右,质地柔韧,表面非常光滑。它的制作过程很独特,在茫茫的丛林中寻找一种热带特有的树木,将大树的皮层取两端横向割断,再用木榔头敲打树皮,使其与木质分离,然后用利刀纵向割一条直线,把薄薄的木签嵌入线内,慢慢地翘起,众人齐使劲,就将树皮完整无损地剥了下来,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席子。

  接着我们参观民居。在酋长的“宫殿”四周,散落着数十个犹如撑在地上的飞伞般的窝棚,这就是村民的住宅了。窝棚建造得非常简单:一条条富有弹性的树枝纵横交错两端插入土中,编织成一个直径2.5米、高1米左右的半球形的大罩子,用藤条牢牢固定,上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香蕉叶、棕榈叶当瓦片,即大功告成。整个窝棚的重量估计不过100斤。

  我带上手电筒,小心翼翼地爬进去。没等直腰头就顶到了棚顶,一股霉气扑鼻而来。打开手电筒一看,地上均匀地排列着六七根手臂粗的木棍,一角放着一截新鲜的香蕉叶,上面放着一条条手指粗、毛茸茸的毛毛虫和圆鼓鼓的白蚂蚁,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这就是他们的“家”吗?

  “那些木棍就是俾格曼人的床铺,睡在木棍上可以避免皮肤直接与地面接触,减少湿气的侵袭。而那些毛毛虫和白蚂蚁则是俾格曼人的高级食物。”向导向我们介绍。

  俾格曼女人

  俾格曼族的男女有明确的分工,男人以狩猎为主,妇女则从事采摘野果,抓蛇捕鱼,种植一些木薯、香蕉等,别看她们身材矮小,可头上能顶几十公斤重的香蕉。她们攀树的技能也令人惊讶……

  一阵忽高忽低“阿哩呼噜”的歌声从小河深处传来。“这是俾格曼妇女捕鱼时唱的歌。”向导说。我们当然不愿放过亲眼目睹俾格曼妇女捕鱼的机会。

  顺河而上,终于找到了她们。只见她们先用树枝、野草、泥巴在一条小河的两端各筑一道小堤坝,然后用木勺、脸盆奋力淘水……随着两臂不停的挥动,小堤坝里圈起的水慢慢地干了。一条条活蹦乱跳、五颜六色的热带鱼露出了水面,在泥浆中挣扎。俾格曼妇女边唱歌边用灵巧的双手将鱼儿抓进鱼篓内。

  两位中年妇女伸了伸腰肢,走上岸来。她们抹去乳房上的泥浆,从草丛中抱起孩子喂奶。草丛中一字排开躺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原来,她们长年累月生活在茫茫的原始丛林中,虽然没什么凶猛的野兽,但各式各样的毒蛇经常出没,有的还有剧毒。为了防止意外,俾格曼妇女外出“干活”,大多集体行动,还得把孩子带在身边,的确是够辛苦的了。

  这时,猛地从草丛中窜出一条手臂粗的乌梢蛇,一位妇女飞快地抓住了蛇的“三寸头”,毫无惊惧之色,那神情就像抓住一条大鳗鱼。那乌梢蛇也不示弱,死死缠着她的手臂,两位妇女忙去“助战”,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蛇拉开,再用力往后一拽,蛇的骨架就散了,难以动弹。接着,她们用小刀利索地剥去蛇皮,烧起篝火,将蛇放在火上烧烤,切成一段一段。那切口还渗出殷红的鲜血,她们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奇特的婚姻

  看着这些女子的举动,我们暗暗吃惊。

  “俾格曼人婚姻制度与‘大个子’黑人一样吗?”我们问向导。

  “我们中非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五人,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一个男人娶两三个妻子是很普遍的事,多的有十几个。然而,俾格曼人不同于中非的其他民族,至今仍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不过,他们婚姻的基本条件是‘以人换人’,男子欲娶某个女子时,必须将自己的姐妹或堂姐妹嫁给女方的兄弟或堂兄弟,作为最主要的交换条件,因而近亲结婚非常普遍。结婚时,全部落的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翩翩起舞以示庆贺。”

  “俾格曼人的铝锅、砍刀、火柴、食盐等用品从哪里来的?”

  向导介绍说,俾格曼人没有文字,也没有货币,习惯于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他们用兽皮、象牙等,与“大个子”民族交换食盐、火柴、砍刀等必需用品。不过,交换中吃亏的总是俾格曼人,有时一条大蟒只能换几盒火柴,一张珍贵的兽皮换几两食盐。

  向导讲得津津有味,我们一个个听得入迷。

  谜团未解开

  据估计,当今世界上尚有20万左右的俾格曼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非洲的刚果、扎伊尔、喀麦隆、加篷、卢旺达等国家边境的原始丛林中。

  在中非发现的许多石器表明,中非曾有过灿烂的史前文明。中非草原上的民间传说中,常常提到俾格曼人是中非这块土地的第一批占领者。公元前某个时候,可能是“诺克文化”时期,他们在班图人迁移前就逃进了原始丛林。

  俾格曼人是现代中非人的祖先。在经过了漫长岁月之后,这一古老民族的后代———今日的中非人,已长成身强体壮的彪形大汉。然而,留在丛林中的俾格曼人为什么仍然那么矮小呢?

  1982年,美国医学博士托姆斯、默略尼等一批国际著名科学家,漂洋过海,深入非洲俾格曼人居住的地区进行考察。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说服了当地居民,成功地在俾格曼人身上抽出了几毫升血样,冷冻后立即用飞机送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实验室。科学家将10个俾格曼人的血液同正常人的血液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俾格曼人具有通常人同等数量的人类生长激素,但他们的体内缺少一种至今仍不大清楚的物质———胰岛素基因。这种物质要比身高正常的人少80%以上,因而导致他们身体的内分泌失调,从而过早地停止了生长。这恐怕就是导致俾格曼人身体矮小的主要原因。

  向导的介绍解开了我们心中的谜。接着他又讲了一件趣闻: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的丛林狩猎生活,使俾格曼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体魄、意识和身体素质,尤其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消化系统功能。一旦离开了森林,他们的身体机能———特别是消化系统功能就会失调。所以,个别跑出丛林,嫁到丛林外面世界去的俾格曼女子,过不了多久就会患上一种奇怪的疾病而死去,因此俾格曼女人很少与异族人通婚。金翔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