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南京童谣】老童谣,诉说光阴的故事
【童谣·人情】
1937年11月23日,时盛麟出生在南京东郊。20天后,日本人就攻进了南京城。家里人带着尚在襁褓中的时盛麟逃到了一个叫定林村的小镇上。在那民风纯朴的乡村,他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时盛麟至今还记得当时大堂姐教他的童谣:“太阳出来红彤彤,秃子起来哭到中。人家问他为什么,头上无毛难过冬。”家里要是有小孩跌了跤,大堂姐就会边安慰边唱:“跌了一大跤,摔了一个包。拾到一颗枣,咬一咬,甜得不得了,你说哭好还是笑好。”小孩子渐渐就不哭了。
1943年,时盛麟一家搬到了南京城里,住在三山街。1945年,他上了小学,一天,时盛麟突然发现,自己上学必经的建康路上有个“金城银行”,是个西式建筑,挂了一幅画,画上是一条蛇头上顶着一面太阳旗,身上插着四把刀,上面写着中美英苏。在这样的形势下,时盛麟又学会了这样的童谣:“小日本,你别神,四国打你一国人。中美英苏齐上阵,看你逞能不逞能,东京扔下原子弹,看你完蛋不完蛋。
从三山街到水西门,再到三牌楼,时盛麟搬了好几次家,如今,与儿时童谣相关的人都已不在了,惟有童谣时时萦绕在耳边,童谣串成的记忆也深深定格在脑海里。
【童谣·游戏】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不光是乡村娃娃,就连城里的娃娃也是童谣不离口。
75岁的窦昌熹老人,童年是在中华门外度过的。他在那里住了70多年,直到2003年拆迁。当年,家门口有块大空地,那是窦昌熹和小朋友们的乐园。
窦昌熹说,小时候他是个“娃娃头”。“七八岁的时候,每天一吃完晚饭,我就召集周围的孩子玩游戏。”说到小时候的游戏,窦昌熹来了兴致,他常玩的有“老鹰叼小鸡”,玩之前先唱一段童谣:“天上一碗面,地下一碗水。我不抢你龙头你不抢我龙尾。”队伍如果散了之后,“龙头”就要和“老鹰”开始交涉了,又是一段童谣:“蹲着的是龙头的,躺着的是龙头的,趴着的是老鹰的。”于是,小孩子有的睡地上,有的趴地上,也不怕弄脏了衣服。“那时候的娃娃玩得很野,放到现在,家长哪能让小孩子趴地上啊。”老人哈哈一笑。
【童谣·追忆】
远离了乡村和小街巷,现如今,时盛麟和窦昌熹都和子女一起住到了现代化的高档小区里。儿孙绕膝,大家庭其乐融融。偶尔也会说上几句当年的童谣,可是毕竟孙辈们已经不再爱听那些了,他们要的是流行,赶的是时髦。唱童谣的人少了,想把老童谣留住的人也不多了。对于这一点,江苏教育电视台的编导巩孺萍很是遗憾,作为南京屈指可数的几个研究老童谣的人,很多时候,她到一些老街巷去,一呆就是一天,听老人唱童谣,然后记录下来。她说,希望更多的人来做老童谣的搜集工作,让老童谣永永远远传唱下去。
快报记者 朱晖
专家点评
童谣不仅仅是孩子的,也是成年人的童趣,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唱出的都是有着浓郁的南京特色的人物景物事物。
六十多年前,有个南京娃,生活在南京郊区的小镇上,日子虽动荡又清贫,却有妈妈和姐姐的童谣抚爱。还有个扎着小辫子的南京“娃娃头”,整天唱着童谣,“游戏”童年。如今,两个娃娃都已是古稀老人,童年的街巷和小镇已经在记忆里渐行渐远,惟独那老童谣依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