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非遗辞典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鲜花调,茉莉花也香不过她
· 南京剪纸,剪不断的记忆
· 靠唱歌吃饭的农民
· 《茉莉花》飘香全靠再创作
· 用“土”办法收集民歌
· 日渐流失的宝贝民歌
· r29d0E.jpg
· sxh0806c.jpg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茉莉花》飘香全靠再创作
  会唱六合民歌的人很少了,但几乎人人都能哼上一两句《茉莉花》。半个世纪以来,这曲悠扬的《茉莉花》蜚声海内外,当年小战士何仿14岁从金牛山下一位老艺人口里采集到民歌《鲜花调》、29岁将它改编为《茉莉花》后一炮而红的故事,也为人们所熟知。

  为什么《茉莉花》能够盛开,而六合的《鲜花调》们却逐渐凋谢了呢?

  昔日的小战士何仿如今已有78岁高龄,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里颐养天年。在幽静的书房里,何老浅吟轻唱了《鲜花调》和《茉莉花》,还逐句、逐调地给记者分析了两者的区别。

  何老认为,原生态民歌质朴、生活气息浓,但因为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也就存在一定局限性。以《鲜花调》为例,歌词比较松散,带有封建色彩和挑逗性质,调子也不够曲折婉转,而《茉莉花》在这些问题上做了修改,便一炮而红。但这些局限性并不妨碍民歌成为民族的宝贵财富,流传于各地的民歌千百年来一直丰富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多样化,民歌也就被“逼退”到一角,渐渐湮没无闻。作为一位老音乐人,何老对于很多民歌悄无声息地衰退感到痛心不已,但亦无力回天。他只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民歌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最好进行二度创作。”

  何老认为,歌词上,要保留民歌健康、纯真、有生活气息的内容;曲调上,保留优美动听、向上的部分。何老相信,民歌之花只要经过“浇灌、施肥”,就可以像《茉莉花》一样盛开在华夏大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